第六章 循环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器官与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管腔性器官:心脏、血管、消化管、呼吸道、输尿管、输卵管等 内层(膜)【粘膜、上皮覆盖】、中层(膜)【粘膜下层、肌层、肌组织和CT】、外层(膜)【纤维CT】 实质性器官:肾、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胰腺、甲状腺等 被膜:结缔组织构成、薄 实质:皮质(周边)、髓质(中央) 组织学各论 心(动力) 动脉(大、中、小、微)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静脉(大、中、小、微) 淋巴管系 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管壁的共同结构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结缔组织)、内弹性膜(弹性蛋白) 中膜:肌组织、结缔组织 外膜:纤维结缔组织 二、循环系统各管道的结构特点 (一)毛细血管(cap) 1、结构 管径最细、管壁最薄、有利于物质交换 周细胞:扁平多突起的细胞,紧贴内皮外侧,为基膜包裹 分布广泛、吻合成网、通透性高、总面积大 分类 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分: 连续cap,有孔cap,血窦 (1)连续cap 多见 肌组织、结缔组织、肺及中枢神经系统 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紧密连接,胞质含吞饮小泡 基膜:完整 物质交换主要通过吞饮小泡完成 连续毛细血管 ☆ 周细胞 N 内皮细胞核 (2)有孔cap 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 内皮细胞:贯穿胞质的环形窗孔,可有隔膜 不含核的部分极薄。 基膜:完整 物质交换通过内皮细胞的窗孔完成 (3)血窦 大分子物质交换旺盛的器官,如肝、脾、骨髓及某些内分泌器官 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常有较大差别 腔大、壁薄、不规则,细胞间隙大 基膜:连续、或不完整或缺如 物质交换通过内皮细胞的窗孔及细胞间隙进行 LOREM IPSUM DOLOR 有孔cap 血窦 (二)中动脉的结构特点(肌性动脉) 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 内弹性膜:明显,波浪状 中膜:较厚,20-40层平滑肌纤维 外膜 外弹性膜:多数明显 疏松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 (三)小动脉和微动脉结构特征 1、小动脉(肌性动脉) 管径:0.3~1mm 较大的小动脉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平滑肌 3-9层 外膜厚度与中膜接近 缺乏外弹性膜 对血流量及血压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1 小动脉 2 小静脉 2、微动脉 管径:0.3mm以下 无内弹性膜 中膜1-2层平滑肌 外膜较薄 中膜:厚,40-70层弹性膜为主 外膜 疏松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 无明显的外弹性膜 内皮 内皮下层:较厚,CT 内弹性膜:多层弹性膜 内膜 (四)大动脉的结构特点(弹性动脉) 中膜:厚,40-70层弹性膜为主 内膜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内膜 内皮 W-P小体 内皮下层 厚 薄 薄 内弹性膜 与中膜连续 明显 有 中膜 平滑肌 10-40层 3-9层 弹性膜 40-70层 外膜 外弹性膜 不明显 明显 无 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弹性A 心缩期:扩张 心舒期:回缩 肌性A:收缩和舒张 保持血流连续性 调节分配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小A、微A:调节器官和组织局部的血流量. (五)静脉的结构特点 中动脉和中静脉 小动脉、小静脉 与动脉比较,静脉的特点: 数目多,管径大,管腔不规则,管壁薄,弹性小,易塌陷 管壁内、外弹性膜不发达,中膜薄,外膜厚 常有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瓣 心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心肌膜: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心室比心房厚 心外膜:心包脏层 1、心壁的结构特点 内层 外层(心内膜下层): 含心脏传导系分支(心室) 结缔组织 间皮 浆膜 (最薄) (六)心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心室壁的结构 (HE) 心内膜 Endocardium 心肌膜 myocardium 心外膜 Epicardium 内皮下层内层 心 内 膜 (内皮下层外层) 内 皮 心内膜下层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