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备课素材1 (新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18-05-16约3.9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重难点一] 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大多信息来自视觉,而视觉的形成与眼球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眼球的结构是学习视觉形成的基础。 突破方案: 1.观察教材中的眼球结构图与模型,小组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讨论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相对应的功能。 2.画眼球结构示意简图,进一步掌握眼球结构。 3.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重难点二] 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1.视觉的形成,涉及物像的形成,这与眼球的结构中的视网膜有关;还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有关。这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 2.据调查,中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居高不下,这是每个中学生急切关心的话题。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预防和治疗近视,相信每个学生都迫切想知道。 突破方案: 1.在学习眼球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你看到的物体时,先强调视觉形成的完整过程;其次进一步说明其中的细节,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完整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的眼球结构完整,而看不见的原因,学生总结人失明的情况有哪些?进一步消化难点。 3.调查并演示近视眼的情况,从而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纠正,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 1.眼球的结构和成像途径(视频) 2.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视频) 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视频) 4.视觉的形成(2个视频,1个动画设计) 5.瞳孔的运动(视频) 6.眼保健操(动画设计) 7.眼球的基本结构 8.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9.猫眼 10.近视眼佩戴眼镜前后眼球的成像情况对比 11.三要、四不要 12.医学验光 [问题导入]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眼睛有哪些结构?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预防近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问题导入] 现在同学中近视眼比较多,近视的成因是什么呢?如何预防近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实践导入] 将学生眼睛蒙上,把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小道具(报时器、香水、玩具熊等)一一拿出,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分辨。通过愉快的亲身体验证实:视觉获取信息最多。 1.神奇的眼睛 一个正常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和分辨出700万种深浅层次不同的颜色和1000万种不同的光强。人眼很敏锐,在没有月亮的黑夜,站到高处,可以看到80公里以外燃烧的火柴光。眼睛,眨一次秒;每天留下各种不同的影像高达5万种以上。 2.瞳孔调节作用的观察 瞳孔调节作用的观察   目的 了解瞳孔的大小及其对光的调节作用。   实验前的思考 瞳孔的调节在临床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常人瞳孔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有些疾病患者瞳孔的形状、大小和调节功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医生把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光的调节功能,作为辨别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的一种指征。   材料器具 手电筒,标有毫米刻度的2.5×0.7厘米的纸片,透明胶,铅笔。   步骤   1.两人一组,一人受试,一人主试。   2.观察瞳孔对光反射实验 应在光线较暗处进行。主试者仔细观察受试者双眼瞳孔的大小,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受试者的一眼,就可以发现这眼瞳孔缩小。如关掉手电筒光,静候30秒钟,这眼瞳孔又能恢复到开始时的水平。如用硬纸片将左右眼隔开;再用手电光照射一眼,此时,可以发现另一眼的瞳孔同时也会缩小(见图)。   3.观察眼球辐辏反射 先让受试者注意正前方远处的一支铅笔,并要求其目光紧跟铅笔不放。然后,把铅笔由远处迅速向受试者眼前移近,此时其瞳孔即逐渐缩小,同时两眼球向鼻侧(中间)聚会。   4.测量瞳孔的大小,须用标有刻度的小纸片附在透明胶上,然后贴在受试者的眉眶上(见图)。   这样重复上述实验,可测得瞳孔正常、扩大和缩小的准确数值。   分析和讨论   1.瞳孔受光照射后会缩小,这叫做瞳孔对光反射。瞳孔是虹膜中间的小孔,它由环形和辐射状的两种肌肉组成。前者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者受交感神经支配,同时受有关的神经中枢调节。当一侧瞳孔受光刺激时,神经中枢可以同时调节双侧瞳孔的缩小,生理上叫做互感性反射。   2.受试者注视正远方铅笔,迅速移近而出现瞳孔缩小,伴随两眼球向中间聚会的现象,生理上叫做眼球辐辏反射。   3.正常人瞳孔直径在2.5~4.5毫米之间。凡瞳孔直径在6毫米以上者,可以叫做瞳孔扩大;在2毫米以下者,可以叫做瞳孔缩小,出现上述两种情况都属病理现象。二氧化碳浓度蓄积、缺氧、疼痛和情绪过分激动,瞳孔可能扩大;吗啡用量过大、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可能导致瞳孔缩小。瞳孔调节中枢受损,瞳孔反射可能表现迟饨或消失。 建议 瞳孔对光反射和测量瞳孔大小也可以用一面镜子,进行自我测试。 3.晶状体调节作用的验证 晶状体调节作用的验证               50厘米处,放上一支点燃的蜡烛,事先告诉受试者不能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