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密注浆施工方案26.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压密注浆施工方案
目 录
工程概况
地质条件
压密注浆原理概述
压密注浆技术要求
注浆标准
地基处理范围
注浆材料
浆液的影响半径及孔位布置
注浆压力及流量
施工工序
注浆方式
施工机械及工期
人员组织
质量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吴江市中山北路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北。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设计要求,门机车间大面积地面荷载达到5吨/平方米,再加上1.3-1.4m厚回填土,致使承载力为60kmpa的3号淤泥质粘土不足以承受上述荷载,故须把 eq \o\ac(○,1)-2层素填土、 eq \o\ac(○,2)层粉质粘土、 eq \o\ac(○,3)号淤泥质粉质粘土用压密注浆的方式加固至fk=120kpa;加固范围为 eq \o\ac(○,1)- eq \o\ac(○,2)填土层底到 eq \o\ac(○,3)号土层底。
二、地质条件
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表明,门机车间部位,潜水存在于 eq \o\ac(○,1)-3层土之间,静水位埋深0.45-1.4m间,呈北浅南深走势。
其中 eq \o\ac(○,1)-1、 eq \o\ac(○,1)-2、 eq \o\ac(○,2)、 eq \o\ac(○,3)层土的分布及物理性能如下:
层
序
土
名
颜
色
厚度
一般m
层底标高
一般m
湿度
状态
压缩性
土层描述
1-1
杂
填
土
灰
褐
色
0.2-0.8
平均
0.43
0.58-2.18
湿
度
松
散
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大量的植物根系及少量碎石、砖渣。
1-2
素
填
土
灰褐色~灰黄色
0.3-1.6
平均1.8
0.6—1.6
湿
软
塑
中
等
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大量植物根系,场地内均匀分布。
2
粉
质
粘
土
褐黄~灰褐色
0.2—2.0
平均0.72
-1.22—1.2
湿
软
塑
中
等
含大量氧化铁锈斑,局部夹0.1-0.3cm厚灰黑色有机泥炭土,靠近本层底部粉质粘土含量增加,偶见不规则钙质结核。
3
淤
泥
质
粉
质
粘
土
灰
色
1.4—13.0
平均4.52
13.08—-1.10
饱
和
软塑—流塑
高
等
局部见团状腐植物、白色贝壳残片、淤泥质粉土薄层及虫孔等,具腥臭味。
三、压密注浆原理概述
压密注浆是指利用液压等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到地层的设计深度内,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人工控制一定时间,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渗透性能高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
当我们所使用的浆液材料具有高粘滞性和高磨擦性的浆液,而注入的土层又是粘性土或砂土等颗粒微细的可压缩性土层,注入地层的浆液主要是靠发挥压密效应来加固土体,浆液在压浆点周围形成泡形空间,然后进入土颗粒的间隙、土层的界面或裂隙内。随着灌浆压力的不断增加,向外扩散的浆液将在土体中引起复杂的径向和切向应力体系,这时浆液周围的土体将产生塑性破坏,而稍远处的土体则产生弹性变形,因而对周围的土体必然产生一定的挤密作用,使土层中空隙比有所减小,土体密度有明显的增加,从而可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压缩变形的作用。
四、压密流注浆技术要求
1、注浆标准
本次注浆工程主要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压缩变形为目的,按设计要求经地基加固处理后,要求达到承载力120KN/M2。
2、地基处理范围
本次注浆过程的施工范围及深度,是根据地质情况及单体占地面积而定。
3、注浆材料
本次加固的主要对象是 eq \o\ac(○,1)—2层填土、②层粉质粘土,和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加固的目的是增加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及减少压缩变形,因此注浆材料拟选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6。
4、浆液的影响半径及孔位布置
浆液扩散的有效半径由不同的地质条件及不同的注浆压力所决定,本工程采用1.0M孔距,平面布置为菱形。
5、注浆压力及流量
浆液的扩散能力与注浆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注浆压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注浆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工程勘探报告中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本工程注浆压力为0.5Mpa~1.0Mpa,因为我们采用分层注浆工艺,所以注浆压力随注浆深度变化而递减,流量一般控制在10~25/Lmin。此外,由于本次注浆覆土厚度较薄,因此,其注浆压力和流量等具体施工参数根据现场施工,可适当调整和控制,以防大量冒浆而影响注浆效果。
6、施工工序
注浆施工时,拟从东侧向西推进,并和其他工序穿插进行,而不影响总工期(具体参见流程图)。
注浆工序如下:下管 混浆封口 注浆 0.5米一次提管 注浆。
工艺流程如下:
按水灰比0.6配方,用高速拌浆机拌合浆液。
对注浆孔先用钢钎按设计注浆孔位打孔,后插入注浆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