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工程中注浆技术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建设工程中注浆技术应用【摘 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注浆理论逐步发展和完善,而注浆技术也更广泛地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并得到更快地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注浆技术特点及在房屋建设工程中的处理方法,以某工程为例,针对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字】注浆技术;房屋渗漏;病害处理
20世纪40年代,在大量建筑工程需求的刺激之下,注浆技术迅猛发展,多种水泥浆材及化学浆材陆续问世。尤其是60年代后,新型注浆材料大规模地更新,注浆设备及工艺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尤其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注浆技术更是对房屋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脱离了注浆技术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不存在的。
一、注浆技术运用
对于已建成的楼房出现病害,尤其是已装修的房屋处理,原则应以最低限度不影响原砼结构和已装修的饰面为基础,采用注浆的方法能满足以上的原则。做到施工影响范围小,加固影响范围大,可达到“一注见效,长久保安”的目的。注浆方法尤其适用于受周边施工环境的限制无法采用常规方法施工的部位,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特点。如文物建筑的彩描、雕刻花梁,无法替换的琉璃瓦面等裂缝的补强加固处理;受周边设施限制,无法拆除变动的部位。注浆方法处理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流动性的“粘结剂”压入被加固体中,具有粘结效果好,封密性好。如压人的是环氧材料对钢筋还具有一定的抗锈蚀性的保护功能,粘结强度往往大于砼自身的拉、剪应力。
在防水方面,由于注浆是把浆液注入到砼内缝中,使其充填密实粘结,因此在提高砼防水性方面较优于“穿衣”性的防水效果。对出现蜂窝、老化、蚀变性的砼,采用注浆方法是最为理想的方法,能使强度下降的砼得到固结改性,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二、注浆技术在房屋建设工程病害中的处理方法
1、对于结构受力部位采用注浆加周技术处理方法
(1)根据病害部位设计布孔孔位,孔距适宜控制在30~40cm内,孔径在O.8~1.2mm,孔深根据病害部位而定。
(2)干缝面可在距缝两侧3~5cm处,涂环氧胶封闭缝口。以免注浆时浆液从敞开的缝口窜出。湿缝采用沿缝开槽。槽口宽×深宜控制在2~3cm×2~3cm内,以免扩大缝口。清孔清槽后,压上早强水泥封槽、埋管。
(3)干缝可注入低粘度的环氧树脂类材料,固化时间应控制在12~16小时,目的是让注浆材料能充分充填到缝隙内,起到缝面及周边微细缝隙的全面积粘结作用。湿缝应选用对水具有亲和性和排水性的环氧材料,在注浆过程中克服被粘物表面的水膜与被粘物有效的粘结.从而达到固结补强的目的。在工程初中中,提请注意:注浆过程浆液仅对缝面开始部分起堵塞作用,而不是全面粘结,注浆应视为失效。为此应进行同孔多次重复施灌,直至在设定的压力下孔口注浆饱满,并达到一定的注入量为准。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0.8Mpa严防高压对砼造成扩缝劈裂带来新的破坏。
2、砖墙体及窗、门注浆处理
当窗、门及其框不封闭,雨水沿框的同定螺丝孔、框的拼缝渗流到空心的窗、门框内,再向墙体渗漏;墙体的渗漏的另一原因是外墙的饰而材料不能起到封闭作用,以饰面砖建筑物出现的渗漏为多。采用“穿衣”防水的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当材料老化渗漏又再出现,同时水被封闭在空心墙内( 或灰砂砖体内),这些只能通过内墙蒸发,使墙体发霉,并导致白蚁生成,造成暗埋电线管路的损坏。采用注浆的办法是在窗的框周布孔,重点在框的底部注浆,材料以水泥浆为主。在水泥注浆结束后,再进行环氧封闭处理,其作用是控制水泥注浆后产生的干缩。墙体的渗漏应先将渗漏的批荡层(室内) 铲除,找出渗漏面,采用墙面布孔注浆。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改善空心砖的密实度,提高阻挡外墙雨水渗透的能力,可取得理想效果。注浆压力以0.1~0.3Mpa为宜压力过高极易造成外墙饰面砖的剥落。
3、用砖墙砌墙的厨、卫间的注浆处理
厨房、卫生间是用水的集中地方,一般都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内防水处理。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出现渗漏,主要是防水层失效,厨房、卫生间的用水沿砖和砖缝灰砂的毛细作用渗透至墙面冒汗、发潮。处理的方法是通过环氧注浆切断渗水通道,控制水沿毛细孔扩散。即在砼地板与砖墙的砖缝开一小槽,沿砖缝布孔,孔距在20~30cm为宜,采用环氧砂浆嵌槽,埋管注入环氧浆,重复注浆至充填饱满。处理方法简单有效,如条件限制可在厨、卫间施工。即在瓷片的连接位上钻孔、埋管、注浆后,采用同色水泥进行孔位表面修饰即可,省去铲除批荡层、涂防水胶、重新批荡的工序,节省费用,缩短工时,效果明显。
三、注浆技术在房屋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某工程地下室,底板面积约19000㎡,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约4600延长米的裂缝,裂缝渗漏水较严重,有1/3的裂缝出现涌水现象。根据现场裂缝的宽度和涌水情况,制定复合灌浆方案,即采用无机与有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