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摘 要】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除了对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外,早期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哮喘常见的治疗药物的种类、副作用、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以及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作一总结,以利于哮喘治 疗的规范化,达到更好控制哮喘的目标。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健康教育 [Abstract] Asthma is a chronic airmatory disease echanisms of the drugs,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of asthma are updating continuously. In these years, in addition to the asthma drugs, early health education is deser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ategory, side effects and status in asthma controlling strategy of asthma-treating drugs, and the early education of asthm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fav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reatments for asthma patients, and hel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trolling asthma more effectively. [Keya; Drug therapy; Health education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很多国家哮喘发生率超过10%,中国儿童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支气管哮喘[1]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反应性疾病,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对哮喘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哮喘的治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哮喘症状的控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患儿在接触一些对健康者不引起任何反应的轻微刺激时就会诱发哮喘,因此目前除了对哮喘的治疗之外,采取早期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GCS)是目前预防哮喘发作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多项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GCS 在改善肺功能、预防急性发作、减少急诊就医的频率以及降低哮喘的病死率方面均优于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色甘酸钠以及茶碱类药物。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①抗炎及促进磷脂酶A2(PLA2)抑制蛋白Macroeortin 和lipomodulin 的生成及释放,这两种蛋白能抑制肥大细胞膜上PLA2活化,使花生四烯酸释放减少,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S)及白三烯(LTS)的生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的渗漏和抑制腺体的分泌,从而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改善气流受限;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的数量,提高细胞内Camp 水平,增加了β2激动剂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合并应用可减少耐药性:对受损气道上皮起抗炎再生作用,并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给药途径一般有吸入、口服、静滴3 种。目前吸人激素治疗是中、重度哮喘唯一有效、可靠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口服或静点这种全身应用激素,长期会产生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抑制,吸入激素则很少有这种副作用,近年来对早期哮喘患儿吸入皮质激素进行观察,认为较早吸入皮质激素可以防止哮喘发展成不可逆的气道阻塞,并对儿童生长发育无影响[2]。2006 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3]提出,考虑到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无论是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哮喘,仅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给予口服GCS。由于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全身不良反应少,生物利用率高,消化道吸收率和肝首关代谢率均低,进入血循环量少,故高效而低毒。儿童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主要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 1.1 布地奈德 布地奈德对GCS 受体的亲合力较强,同时由于布地奈德具有较高的肝脏首关代谢效应,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4]。因此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吸入较低剂量即可产生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吸入气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