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国家.ppt

发布:2017-02-14约8.15千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理论 第二节 政体 第三节 国家机构 第四节 国 家 结 构 形 式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二、国家的起源 三、中国国家产生的特殊性问题 四、国家的本质与目的 五、国家的基本职能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1、country /state /nation-state的区别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2、在中国“国家”一词的演变。 秦汉以前,“国”与“家”有不同的含义,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称为“家”,天子的统治区域称为“天下”。秦统一中国后,国家与天下通用。需注意的是,在古代并无真正的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而只有“天下”观念,权威的源泉和中心则称为“中国”。如“蛮夷”之说。 参考资料:《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参见葛兆光著,《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国家的起源 1、社会共同体说——国家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在一起生活的群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及有益的团体。每一种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某种的善而建立的。 美国最高法院:国家是自由的人们为了共同利益,安享其所有的一切,并对他人维持公道,而结合在一起的团体。 2、神权说——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 神权说是最早的一种国家学说,在东西方的封建社会都很发达。 3、社会契约论——国家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而形成的社会契约。 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 4、阶级对立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雅典国家的产生被认为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这样说的理由之一是,雅典国家的产生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或内部的暴力干涉。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三、中国国家产生的特殊性问题 首先,战争在国家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国家的产生远不是以氏族组织的瓦解为代价的,相反,它保留了原有的血缘关系,把氏族内的亲属关系直接转化成为国家的组织方式,从而把旧的氏族组织与新的国家形态熔铸于一。所以很自然,它划分居民的标准是氏族而非地域。 再次,国家权力严格来说并不表现为“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而是赤裸裸的族姓之间的征服和统治。使我们视夏、商、周为国家的,与其说是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不如说是族姓统治的合法武力。这种合法武力,在中国青铜时代就是刑。 参考资料: ①朱光磊编著,《政治学概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54页。 ②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367-378页。或《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四、国家的本质与目的 1、国家的本质——阶级专政 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国家权力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国家权力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 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 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国家的基本目的 保证安全。 保障秩序。 满足基本的正义。 详细内容参考《政治学的重大问题》。 4、国家能力 汲取能力: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 调控能力: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合法化能力: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政治共识,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 强制能力:国家运用暴力手段、机构、威胁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能力。 五、国家的基本职能 1、概念 国家的基本职能是指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最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