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生态学基础试题.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生态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生物群落是()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答案:B。生物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是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下列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
A.兔
B.藻类
C.食用菌
D.棉铃虫
答案:B。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兔和棉铃虫是消费者,食用菌是分解者。
3.下列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C。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海洋、草原、森林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
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
A.加速期
B.转折期
C.减速期
D.饱和期
答案:B。在逻辑斯谛增长曲线中,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时,增长率最快,这一点称为转折期。
5.下列关于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等价的
B.生态因子是相互独立的
C.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是普遍存在的
D.生态因子的数量是无限的
答案:C。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并非等价,有主导因子等区别;生态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非相互独立;生态因子的数量是有限的;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生活在多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环境中。
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答案:D。群落自然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都可发生;次生演替有一定的土壤条件等,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关,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动物的分布。
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T?)中,T?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答案:B。在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T?)中,K是有效积温,N是发育历期天数,T是平均温度,T?是生物学零度。
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是()
A.绿色植物
B.细菌
C.真菌
D.草食动物
答案:D。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细菌和真菌很多属于分解者;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
9.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答案:B。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且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顶极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生产和呼吸达到平衡。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效率是100%
C.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输向分解者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开始,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1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物种丰富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C。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
12.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
A.1%5%
B.5%10%
C.10%20%
D.20%30%
答案:C。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13.防风效果最好的林带是()
A.通风林带
B.紧密林带
C.稀疏林带
D.混合林带
答案:C。稀疏林带可以使一部分气流通过林带,在林带背风面形成一个弱风区,防风效果最好;通风林带防风效果较差;紧密林带会使气流在林前形成较大的涡流;混合林带主要是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虑。
1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