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论文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本身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我们许多老师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更感到无奈,于是我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注意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作祟,现行的高考制度之下我们无法摆脱对文化课成绩的过度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奋斗的方向,肩上没有责任和使命,对待学习没有渴望和自信,那又何谈学习的动力和主动的求知与发展呢?何谈优异的学习成绩呢?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课程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积极营造德育的整体氛围,努力地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网络道德是人类道德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与整体道德相关联的众多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止是在学校的微机教室可以上网,多数学生家中也接入了互联网,学生接触网络变得越来越容易。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好奇心强,意志力不够,心理调控能力差,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遇上网上种种新奇的信息刺激,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网络的负面影响,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实际信息和相关情况,不要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等等。 其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有的同学认为网络是自由的,所以可以在网上随意发布自己的想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我就给学生解释明白: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操守,在网上仍需要坚持,虚拟社会并不是虚假的。并给他们举出李俊因制作了 “熊猫烧香”的病毒而被逮捕的例子,或者引导他们仔细阅读上网时的“用户协议”、“服务条款”其中的用户责任或法律法规,真正让学生自觉做到知法、守法,让他们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这样耐心的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另外,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盗版软件就像毒品一样,起初不知不觉,但当我们发觉已经离不开它的时候,盗版已经深深地侵入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在高一信息技术课教材中第五章的“信息技术与青少年”一节中明确提出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五个要求,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从课堂上就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来一批批的学生走入社会,会把在校园中培养起来的正版观念带入到社会生活之中,采用更多更好的方式让正版深入人心,进而逐步培养、建立并完善我国的正版化环境,还正版软件一片纯净的天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本身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我们许多老师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更感到无奈,于是我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注意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作祟,现行的高考制度之下我们无法摆脱对文化课成绩的过度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奋斗的方向,肩上没有责任和使命,对待学习没有渴望和自信,那又何谈学习的动力和主动的求知与发展呢?何谈优异的学习成绩呢?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课程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积极营造德育的整体氛围,努力地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网络道德是人类道德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与整体道德相关联的众多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止是在学校的微机教室可以上网,多数学生家中也接入了互联网,学生接触网络变得越来越容易。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好奇心强,意志力不够,心理调控能力差,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遇上网上种种新奇的信息刺激,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网络的负面影响,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实际信息和相关情况,不要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正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