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钻穿越的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59
五七大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王一至王二、广6输水管线工程,根据设计及甲方要求五七大道穿越时管道从原涵管内通过。根据该方案我单位编制了管道穿越施工措施已报甲方审批。并按该措施实施了抽水实验、操作坑及积水坑开挖等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由于防洪部门不同意管线从涵管内通过,2006年12月19日经甲方现场商议穿越改为顶管施工,由于该穿越位置地下管线复杂,且埋设较深,从其余几处顶管施工情况看,该处顶管穿越难度较大。为了保证穿一次成功,2007年1月9日由局基建处组织相关单位项目负责人现场勘察、商议,决定该处穿越改为定向钻穿越施工。
五七大道宽共48米,其间有主干道、排水沟(花坛)、自行车道、人行道等。道路南侧有供水、通信、电信等地下设施,且部分管线埋设深度达到3.5米(见地下障碍断面示意图)。根据设计要求,输水玻璃钢管为DN125 PN2.5Mpa,穿越套管为φ273×7mm。
根据地下障碍测量断面示意图,通过计算,五七大道定向穿越水平距离为137m,穿越入土点选在北侧,钻杆入土角9°;出土点在道路南侧,出土角6°。弹性曲线曲率半径为1100D。管道埋于路底6.5m。穿越主要地层为: = 1 \* GB3 ①耕植土、②淤泥、③粉质粘土。
二.施工组织
施工总负责人:尹建国 施工现场负责人:王松辉、李晓华 技术负责人:张庆莲
质量负责人:汪 霞 安全负责人:杨 春
三.施工方法
定向钻穿越施工程序:①测量放线→ ②场地平整、临时道路铺设及发送道开挖→ ③钢及玻璃钢管预制、试压→④设备搬迁、井场布置→⑤系统安装、调试→⑥控向系统调校→⑦试钻→⑧钻导向孔→⑨预扩孔→⑩管道回拖→⑾设备撤场→⑿地貌恢复、泥浆处理
1. 测量放线
1.1根据穿越道路两端已铺设管线,选择合适位置作为本次穿越点。将理论计算结果在现场进行复测,并设置可供控制和复查的标志桩、入土点桩、出土点桩和穿越中心线桩每边各2个。
1.2根据设置的穿越中心线桩和出、入土点桩放线。入土点穿越施工作业区场地尺寸为30m×30m,出土点穿越施工作业区场地尺寸为20m×20m,出、入土点作业区各开挖4m×3m×
1.3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出、入土点作业区的面积和设备的安装空间,以安全、够用、经济为原则。
2场地平整、临时道路铺设及发送道开挖
2.1施工前施工现场需要达到“三通一平”的条件:路通、水通、电通和作业区平整。
2.2施工用电由发电机发电,施工用水通过施工现场附近(消防栓)水源解决。
2.3入土端临时道路铺设及进、出场作业场平整
2.2.1根据现场情况,入、出土端无进场道路
2.2.2用白石灰将入土点作业区20m
2.2
2.3出土端及穿越管段预制作业区平整
2.3.1用白石灰将出土端作业区20m
2.3.2钢套管组焊及玻璃钢粘接需作业区域
2.4为了拖管方便,在出土端开挖发送道15m(长)×1.5
2.5由于穿越管段两端玻璃钢管已按设计图施工到位,改为定向钻穿越后,需将已施工完毕的部分管段重新开挖取出,其工作量为南侧为35m,北侧为4
3钢及玻璃钢管预制、试压
3.1由于南侧无车辆进入通道,管材就位需用8T吊车吊入围墙内,再用人工布管,焊机放在围墙外进行焊接。
3.2钢套管为φ273×7mm螺纹加强级沥青绝缘管,
3.3玻璃钢管螺纹连接与主管相同。为了提高玻璃钢管质量安全系数,保证玻璃钢管试压一次成功,在螺纹连接后需再按粘接工艺进行再次打磨粘接。
3.3.1
3.3.
3.
3.
3.4为了减少玻璃钢芯管穿越工作,管道预制试压完毕,将玻璃钢管穿入钢套管内,钢套管与拖管头连接端用钢板封堵。钢套管比玻璃钢长约5m
3.5管道穿越完毕,为了保证玻璃钢管不受投损伤,用管道切割器将钢套管割开,然后进行玻璃钢管连接。
3.6为了保险起见,玻璃钢管预制完和穿越完后均进行强度及严密性试压。
3.
3.6.
4 设备搬迁、井场布置
4.1为保证设备安装顺利进行,防止设备因作业场地限制而发生拥挤现场,按照先大后小,先主要后次要的原则搬运设备。设备进场安装顺利为:钻机安装→泥浆系统安装→钻杆摆放就位→其他设备安装就位。
4.2钻机及配套设备连接安装就位后,根据管道穿越中心线,调整钻机的左右位置,使钻机中心线与管道穿越中心线重合;根据入土角调整钻机高度,使钻机的行走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与设计的入土角相吻合。其它动力系统、泥浆系统按平面布置图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5 系统安装、调试
所有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进行系统安装,系统安装完毕检查一切正常后,进行系统试运转。同时,在开钻施工前认真检查钻杆、扩孔器、卸扣、万向节等钻机具的质量,清洗丝扣并进行无损检测,确保内部无损伤,钻头的水眼直径是否更换等等,在扩孔、回拖前还要检查并确保扩孔器的水眼畅通,卸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