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中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株洲工业学校:唐宁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产业革命已经悄然来到人们的身边,当下各种信息平台终端充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网络以数字信息的形式互相传递着,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在当前形势下,传统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园地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中职;;对策
数字化图书馆,英文为“Digtial Library”,简称“DL”,它与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简称EL)、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简称VL)的含义大同小异,一般指用二进制编码的数字方式存储处理文献内容,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提供网络检索和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成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共享式、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同时也是一种基于分布式存储和云计算智能检索的知识数据中心。 数字化图书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图书的馆藏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把图书资源信息加工成数字化信息,形成电子图书,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二是传递网络化,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信息存取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三是资源共享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图书馆的联合在网上实现,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用户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四是操作电脑化,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五是服务社会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如身份、年龄、职业等,从多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六是馆藏特色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大系统,各个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编成数据,通过网络奉献给读者,共同担负起传递信息责任。
中职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管理模式滞后图书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水平对读者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目前,很多中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滞后,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在技术层面上没有跟上网络时代图书信息管理步伐,缺乏效率和专业性,无法达到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标准。操作系统落后中职图书馆建设方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视不够,主要服务停留在借阅纸质书籍的方式上,即使采用了一部分的网络化数字技术,但是其技术利用还不够成熟,技术的高效性还非常有限,信息技术水平低,加之操作系统较为落后,工作效率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进程仍旧相对缓慢,无法更好的实现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不高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读者,中职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职师生。传统的中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一对一”的借阅服务方式,缺乏个性化与人性化。图书馆所有的工作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而展开,馆员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局限于简单地“借”与“还”,馆员服务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满意度。馆员素质不高馆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联系的桥梁。新时期的图书馆建设对于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图书馆馆员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有些中职学校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聘用临时的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仍停留在以往的工作范畴和工作标准上,在对于读者的服务上比较懈怠,玩忽职守、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成为降低图书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另外,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亦未纳入教师培训规划,致使培训次数少,培训或者进修效果差,对于馆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
总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数字化图书馆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把好图书馆信息和服务质量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