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立新煤矿矿井通风毕业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言
提高矿业企业的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对有条件的矿业企业,建立高产高效矿井,即提高工作面单产,实现一矿高度集中化生产。高产高效矿井不仅大幅度提高本身的效益,而且促进了国有重点煤矿采煤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
井田位于法库与康平两县之间,大部分隶属于康平县东关屯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 123°18′45″~123°30′ 北纬 42°35′ ~42°45′井田位于沈阳市康平县境内,井田南北长3.68Km,东西宽5.55Km,面积19.88Km2。矿井东以F1、F2、F3号断层为界,与小康煤矿及康平三台子地方矿毗邻,南以-300m高程及井田第10地质勘探线,与法库边家地方煤矿相连。图1-1 井田地理位置图
Fig.1-1 The map of the designed mine field
井田区域内交通便利,有203国道贯穿于煤田中部,距沈阳130km、距铁岭70km。与周边县、乡之间也均有县级柏油公路相通。另有连接国铁的矿区铁路直通矿山,交通十分便利
1.2 矿区地形地貌
井田处于北东走向的八虎山和调兵山两个背斜之间。在中生代晚侏罗纪中期该煤田普遍下降形成了湖泊相和泥炭沼泽相沉积—沙海组煤系。在白垩纪末期,该区一直限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到第四纪还仍在接受剥蚀堆积。从而构成了现代的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形成了井田内平缓的剥蚀堆积丘陵地形。
大平矿井田的煤层总体走向为NW向,倾向NE,倾角7 - 9°,西部边缘地带倾角增大,最大可达23°。
矿区水文、气候条件
本区无较大河流,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井田南部一条季节性小河—李家河,集水面积59.9km2 河长19km2河宽一般10~20m,枯季无水。矿井正常涌水量3.40 m3 /h,最大涌水量8.50m3 /h。
本地区多风,少雨,春旱冬寒,属大陆性气候,一般春秋冬三季多风。最高气温为33°C,底气温为-32,结冻期自10月末到翌年4月,最大结冬深度为1.45m最多降雨量801.4mm.
该煤田地震烈度为6度(1983年辽宁地震局资料)1层煤区内沉积稳定,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大全区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油页岩,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煤层总厚度为0.58~14.03m,可采厚度0.73~10.18m,夹矸厚0.14~3.88m。
2层煤可采范围,主要分布井田中部,煤层间距从南向北逐渐加大,顶板为黑色泥岩及深灰色粉砂岩,煤层总厚度为0.15~8.74m,可采厚度0.70~7.18m。夹矸厚0.15~1.50m。
煤层直接顶底板煤层直接顶板主要由黑褐色油页岩所组成。在油页岩中夹有1~3层薄层粘土,厚度0.1~0.3m;其下部含有3~5层菱铁矿薄层,一般厚0.2~0.4m。
煤层直接底板,均由灰黑色泥岩和灰白色粉、细砂岩所组成可采煤层均属底变质阶段的长焰煤(C)
瓦斯:设计开采煤层瓦斯绝对涌出11.63m3/h,相对涌出量为1.12m3/d·t,属低瓦斯矿煤尘:煤尘爆炸指数为48.98%,具有强烈的爆炸性。
煤的自燃:煤的自燃发火区为1—3个月,最短发火期为20天。本井田浅部位于东北部-250m标高,以断层为分界线,深部位于西南部 –700 m标高处。整个井田走向长5550m,倾向长3680m,井田面积19.88 km2,井田边界留30m煤柱,以免受其他井田开采的影响。
本井田的划分总体上由断层和最低可采线确定,并考虑了井田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状况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对井田边界作了合理的划分通过邻井开发证实了本井田划分的合理性由此可见本井田划分的结果符合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亦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要求及有关规定,因而是合理的m,煤层总厚14m,煤层倾角7°。
t
t
井田边界损失煤柱2 t
巷道保护煤柱9655966.4 t
带区保护煤t
工业广场保护煤5 t
区段保护煤柱5053221.5 t
两个风井保护煤柱2397981 t
t
4 矿井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4.1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本矿井设计为年产300万吨 现代大型矿井
K——备用系数,取1.3
由于选择了靠近工业广场的煤层作为首采区其距离井底车场较近,所以本矿井预计在三年内可以达到设计产量且超产的可能性较大。
矿井年工作日为 300天。本设计矿井实行“三八”工作制,即每班工作8小时,分3班到,每日提升时间4小时。
本井田内表土层不厚,井筒不需要特殊施工法,由于煤层赋存在-250~-700m之间,打斜井井筒较长,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强,故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本设计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故有4井筒。主井、副井位于工业广场中央,两个风井位于井田倾向中部边界。Tablet.5-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