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平南县“十二五”电源规划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平南县“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的电源规划方案
摘要: 为了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效率,推进节能减排,解决当地农村能源问题,以达到促进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农村电气化的目的,本文对“十二五”规划的电源规划部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电新农村 电气化工程 电源规划
一、电网发展概况
我县规划区在解放前的电力是一片空白,1952年只有我县县城有一台15kw的木炭发电机组,供应县城的部分照明用电,1967年建成了县第一个电站---新黎电站。1973年六陈电站建成投产,同时兴建了六陈电站至平南县城的第一条35千伏送电线路和第一座35千伏降压变电站。随着我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县其他电站,变电站陆续兴建,增加了福船至平南,燕滩至平南等35千伏输电线路。1985年田贵水库坝后电站建成投产,福船至田贵的35KV输电线路也已投入使用,1993年东平白竹电站,东平至砂子岭35千伏输电线路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二、现有电网情况
经过我县人民,尤其是水电系统职工三十多年奋斗,我县规划区的电力网至2009年已初具规模,规划区35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容量12600千伏安,线路长19.4公里;10千伏配电变压14台;容量5580千伏安。10千伏线路15.5公里。
2009年规划区4个行政乡镇22个行政村通电率100%,2个乡镇建有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网络0.4千伏用电网已覆盖22个行政村。
三、用电情况简介
1、通电面现状,我县规划区2009年总人口10.08万人,2.177万户,由于我县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2009年规划区4个行政乡镇,22个行政村百分之百通电,其余行政村也百分之百通电,村通电率为100%,有2.1748万户家庭用上了电,通电户率99.9%。2009年全规划区年用电量1247万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123.7千瓦时。其中年生活用电1100.9万千瓦时,户均年生活用电505.6千瓦时。
2、用电构成,规划区2009年总用电量1247万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量1100.9万千瓦时,占88.2%;工农业及其他用电量146.1万千瓦时,占11.8%。
四、电源规划原则
1、以科学开发水能资源为原则,优先开发建设直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电源工程,因地制宜地扩建、技改增效,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
2、电源规划方案应与流域规划及电力建设中、长期规划相适应。
3、优先选择具备就近供电条件的电站和扩建、技改增效的电站。其中本规划区内可增容改造电站有六陈水库电站,田贵水库电站,东平水库电站及官成水库的坝后、西岭尾电站等五个坝后电站。
4、尽可能建设调节性能较好的水电站。
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就是要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挖潜改造,提高水资源这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效率,推进节能减排,解决当地农村能源问题,以达到促进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农村电气化的目的。
目前规划区内四个电源点(六陈电站、官成电站、东平白竹电站、田贵电站)已有完整的基础设施,具有增容改造成本低,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如果均按照设计完成增容改造,到2015年发电量达4392.97万kw.h,完全满足规划区用电需求。
五、规划区已建电站情况
平南县地处广西东南部,东北地势高,西南底,西江自西向东拦腰而过,把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造成中部底洼的冲积平原,全县地势呈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高,中部低的马鞍形。北部山区山高林密,水系发育优良,落差大,水力资源相当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2100mm,全县四个规划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9704kw,可开发水能资源为46675kw,已开发14710kw,占可开发资源的41.5%。我县规划区现有六陈电站、田贵电站、官成电站、西岭尾电站和白竹电站等,拥有水力发电装机容量12680千瓦。下面是我县规划区电站概况:
①六陈电站:现有装机容量为3×1600+1×320 千瓦,总库容3.3 亿m3,是多年调节水库,多年平均发电量为865kw.h。
②田贵电站:该电站是田贵水库坝后电站,设计装机3750kw,现已装机2500kw,年利用小时为3320小时,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54万kw.h。
③东平白竹电站:该电站是九十年代初新建的一座坝后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为270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580万千瓦时。
④官成电站:总库容2250万立方米,有效调节库容1997 立方米,是年调节水库,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520kw,现装机容量1340kw,多年平均发电量310万kw.h。
西岭尾电站:是引水式电站,电站设计装机容量520kw,现装机容量5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