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探讨.doc

发布:2018-01-30约2.6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探讨 刘前良   (绵竹市孙氏中医骨伤医院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 目的: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都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lt;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十分显著,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经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骨盆髋臼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72-02   骨盆髋臼骨折多数时候是因为强大的外力所导致的,盆骨内有许多的血管和神经,而且有重要的脏器,一旦发生骨折,往往病死率较高。骨盆髋臼骨折可能是由于在骨盆骨折时波及到了骨盆髋臼,导致髋关节中心性脱位[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交通越来越便利,车祸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很多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就是因为车祸所导致的,这就造成了近些年骨盆髋臼骨折发病率一直处于一个逐步上升的状态。而且骨盆髋臼骨折病死率比较高,这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39.5plusmn;3.6)岁,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为(41.2plusmn;3.4)岁,采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gt;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者实行腰部麻醉,在髂前上棘上方3cm处,将腹外斜肌腱进行剥离,保护好分离的股外侧皮神经,将腹股沟神经进行分离,显露后将骨折进行复位,选择适宜长度的钢板进行固定。手术结束后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法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者实行腰部麻醉,于患者骨折部位的对侧开一个纵向切口,将盆腔内的脏器进行钝性剥离,牵拉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防止拉伤血管或撕裂血管。手术结束后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显效:手术后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所有临床症状和检查指标均已恢复正常;(2)有效:手术后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所有临床症状和检查指标出现大幅度的好转;(3)无效:手术后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有恶化加重的现象,所有临床症状和检查指标没有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t进行检验,Plt;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lt;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n(%)]      3.讨论   骨盆髋臼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部位疼痛,引发活动受到限制,有可能会并发股骨头脱位[2]。当发生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时,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患肢缩短的情况,骨盆髋臼骨折主要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复合型骨折[3]。以往在使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解剖腹股沟管附近的神经和组织,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这样在术后的恢复时间较长,很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愈合。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治疗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需求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