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不久晋升一等侍卫,文武双全,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第一真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词风接近李煜,清新自然,隽永超逸。 山、水、风、雪,均为实写,不着一字修饰。 一程的重复出现,见出跋山涉水旅途的漫长,同时渐行渐远意味着离家乡也越来越远。空间的转换突出了行程中的动感。 一更的重复出现,见出风雪肆虐。长夜不绝,关外风雪来势猛烈。时间的流动,展现出长夜漫漫无休无止的绵长感。 仓央嘉措的爱情:最是不胜清怨明月中 玛吉阿米是他在去读经之前爱的女生。但最后嫁给了别人。 仁珍旺姆是他当上六世达赖是听说的美丽女子。虽然美丽,但却是艺妓。她多次让他娶她。他未回答。后来她就消失了。 达娃卓玛是与玛吉阿米很像的女生。仓央嘉措为了她。为了誓言承诺。不顾达赖的身份跟她在一起。 25岁的他就逝世了。 纳兰性德的爱情:多情总被多情误 1.与表妹:年少时有着如林黛玉般的表妹,可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因为表妹入宫。 2.与卢氏:心之苦,后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卢氏,可惜四年后红颜薄命。 3.与官氏: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矛盾的心理。 4.与沈宛:一个江南艺妓,众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 *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诗人简介**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词人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辗转难眠时有感而发,写下这首《长相思》。 写作背景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时 历史的轮轴停止了,留在三百年前 仓央嘉措(1683—1706),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的一户农奴家庭。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圆寂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藏王桑结嘉措。 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仓央嘉措已14岁。 1705年,藏王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发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 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坐下打坐,因此圆寂。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世仓央嘉措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