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doc

发布:2017-03-11约1.14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 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内涵,感受司马迁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释题 简介司马迁(出示教学挂图) 简介《史记》 题目中的重点词“发愤”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读通课文内容 (1)读准字音 (2)不破词句 (3)读思结合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他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结果怎样? (以上问题,即文章脉络) 了解初读效果 (1)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 (2)理解文章脉络 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划出意义段。 (3)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字词质疑 指导朗读课文 反复读,读通、熟读 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zǎi héng 载 横 zài hèng 3、用下面的字,每个字组4个不同的成语。 成( ) ( ) ( ) ( ) 举( ) ( ) ( ) ( ) 妙( ) ( ) ( ) ( ) 无( ) ( ) ( ) ( )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第1—2自然段 自由读,读中思考: 司马迁从小受到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哪些内容说明了他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临终之时的嘱托说明了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读后汇报: 一问一读,以读代讲。 3.指导朗读: 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读出低沉但不失坚定的语气。 阅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词语 辨析:“收集”与“搜集” 司马迁祸从何来?说明了什么? 齐读。 阅读第四自然段 默读,边读边思: (1)司马迁遭到飞来横祸后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2 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有哪些想法? 介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出处。 悟出:司马迁:“待事业重如山,视荣誉淡如水”的境界。 指导读好司马迁想的一段话 读好反问句; 读好决心句。 阅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圈画 表示司马迁写作艰辛的词语。 齐读,读出对司马迁的赞叹之情。 五、作业 1.摘抄句子: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做的? 2.写一段话,说明天气非常寒冷,但文中不准出现“寒冷”二字。 3。修改病句 在中队会上,小干部们相互作了自我批评。 我们讨论并且听取了各小组的意见。 如今,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了。 意志虚弱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第三课时 朗读全文 做到达标:正确、流利、有感情 形式: 1.男女生分段轮读,读中互赏,读后互评。 2.集体齐读。 复述指导: 尽量采用书上的词语、句式 鼓励用自己的话复述 鼓励创造性地复述 在以下几处可以“添枝加叶” 1、司马迁受托时的表现; 2、司马迁所受的刑法之酷; 3、司马迁艰辛写作时的表现; 4、司马迁《史记》巨著写成后的表现。 先小组内复述,再指名复述 课堂练笔 题:《×××勤奋读书》或《×××刻苦锻炼》 (读写迁移:按本文文路,表现出×××的“勤奋”或“刻苦”) 课后积累: 按要求搜集成语: 表现人物“喜”的: 表现人物“怒”的: 表现人物“哀”的: 板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 立志发愤写《史记》 矢 辱 祸前发愤写《史记》 志 负 祸后发愤写《史记》 不 重 发愤结果铸辉煌 渝 教后反思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