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春秋战国时期文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李莉凤 2008-4-22
基础网络
①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②对立双方相互依存并且不断相互变化。
政治主张:“无为”,反对严刑竣法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晚期人。
含义:孔子解释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评价:以爱人之心调谐人际关系。古典人文主义。
政治倾向:保守,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教育:“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的局面,平民子弟也可受教育。
典籍:编订和整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影响: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原因:各学派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不同。
派别:儒、道、墨、法等、儒、墨最有实力,道家其次。
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瞿。战国时期人。
兼爱:爱一切人,不分阶级差别同等地爱。
非攻:反对一切战争。特别是不义战争。
尚贤: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②“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虐民”、“暴民”。
③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认识:自然有规律,“天有常道,地有常数。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造福人类。
①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
②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认识:历史向前,今必胜古。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
特点:法治对象是臣民。国君以外,不论贵贱都要受法约束。
评价:有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各诸侯国的民歌和西周宫廷乐曲歌辞、宗庙祭祀舞曲。西周至春秋中叶共305篇。
意义: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影响大。
①用楚国方言和南方民歌形式创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②写了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最有名、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端午节
特点: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
论例:用舍鱼取熊掌说明舍生取义道理。
特点: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名篇:《秋水》、《逍遥游》等。
①绘画成独立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②青铜器装饰由图案发展为完整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刻画着多种场面。
③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出土了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
①《春秋》作了世界上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历法已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物理:《墨经》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很系统,被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名医扁鹊:“脉学之宗”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疾病,切脉是主要的。四诊法成为中医传统诊病法。
知识目标:
1.理解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繁荣的思想、科技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变革的反映,说明文化都是相应时代社会的反映,并举例说明;
2.这一时期各家思想争鸣,是社会变革与政治多中心的必然产物,代表各阶级和阶层的要求;
3.主要流派的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各时代统治思想的流变。
重点难点疑点:1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 分析社会现状与文化间的密切关系
2、思想繁荣的历史背景、反映的现实问题及主要流派尤其为孔子和孟子 儒家和法家
[导入]
概括春秋战国最显著特点(社会动荡巨变),回顾历史,一个大的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丰富的文化现象,尤其是表现在思想和哲学领域,举例:春秋战国、明末清初和五四运动前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的特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科学技术取得不少领先世界的成就。
表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简表
时代
内容 春 秋 战 国 思 想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百家争鸣 文 学 《诗经》 屈原的诗
诗子散文 艺
术 绘 画 《妇女凤鸟图》
《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音 乐 全套青铜偏钟 科
学
技
术 天文历法 首次关于哈雷慧星记录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 甘石星经 物理学 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声学和光学 医 学 名医扁鹊和“四诊法” 一.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1.老子生平:老聃,楚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消极出世,那时流行的“子”为对男子美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