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PC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产品(设备) 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印制线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第七章 印制线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 7.1 印制电路板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7.2 印制电路板的制造工艺及检测 7.3 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 印制线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第七章 印制线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 7.1印制电路板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印制电路板的结构布局设计 1.印制电路板的热设计 2 .印制电路板的减振缓冲设计 3 .印制电路板的抗电磁干扰设计 4. 印制电路板的板面设计 (1)元器件应平行或垂直于板面,并和主要板边平行或垂直。在板面上分布均匀整齐,一般不得将元件重叠安放; (2)元件的标记或型号应朝向便于观察的一面 ; (3)由于板面尺寸限制,或由于屏蔽要求而必须将电路分成几块时,应使每一块印制板成为独立的功能电路,并使引出线为最少; (4)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 ; (5)板面过小时可采用拼板、加工艺边。 二、印制电路板布线的一般原则 1.电源线设计 根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 2. 地线设计 ⑴公共地线应布置在板的最边缘; ⑵数字地与模拟地应尽量分开; ⑶印制板上每级电路的地线一般应自成封闭回路。以保证每级电路的地电流主要在本级地回路中流通,减小级间地电流耦合; (4)大面积地线要镂空。 3.信号线设计 ⑴ 低频导线靠近印制板边布置; ⑵高电位导线和低电位导线应尽量远离,最好的布线是使相邻的导线间的电位差最小; ⑶避免长距离平行走线,印制电路板上的布线应短而直; ⑷不同性质的电路导线分开,它们的供电系统也要完全分开; ⑸采用合适的外接形式。 外接形式有: 导线引出、插接端和接插件(如图) 输入、输出远离,以免发生反馈耦合。引出线要相对集中设置。布线时使输入输出电路分列于电路板的两边,并用地线隔开。 三、印制导线的尺寸和图形 1. 宽度 印制导线的最小宽度取决于导线的载流量和允许温升 。 当铜箔厚度为 0.05mm,通过的电流 :1A /mm。 2. 间距 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取决于导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 一般导线间距等于导线宽度 (1)低频低压电路的导线间距取决于焊接工艺。 (2)高压电路的导线间距取决于工作电压和基板的抗电强度。 (3)高频电路主要考虑分布电容的影响。 3.印制导线的图形 元器件在印制板上有两种排列方式:不规则排列、规则排列。 导线的宽度宜一致,地线可适当加宽。 导线不应有急弯和尖角,转弯和过渡部分宜用半径不小于2mm的圆弧连接或用45度角连线,且应避免分支线。 当导线宽度超过3mm时,最好在导线中间开槽成两根并联线 大面积铜箔时,应做成栅格状(镂空)。 4.焊盘 焊盘中心孔d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 0.2~ 0.4 mm )。 焊盘外径D (d+1.2)mm,其中d为引线插孔直径,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min=(d+ 0.5)mm 。 焊盘的形状有:岛形焊盘、圆形焊盘、方形焊盘、椭圆焊盘和灵活设计的焊盘 5 .过(金属化)孔 φ0.6mm φ0.5mm→φ0.30mm→φ0.20mm→φ0.10→φ0.05mm 4.焊盘 焊盘中心孔d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 0.2~ 0.4 mm )。 焊盘外径D (d+1.2)mm,其中d为引线插孔直径,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min=(d+ 0.5)mm 。 4.焊盘 焊盘中心孔d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 0.2~ 0.4 mm )。 焊盘外径D (d+1.2)mm,其中d为引线插孔直径,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min=(d+ 0.5)mm 。 焊盘的形状有:岛形焊盘、圆形焊盘、方形焊盘、椭圆焊盘和灵活设计的焊盘 5 .过(金属化)孔 φ0.6mm φ0.5mm→φ0.30mm→φ0.20mm→φ0.10→φ0.05mm 四 印制板设计步骤和方法 1.?设计印制板应具备的条件 ① 已知印制电路板板面需要容纳的电路,以及该电路内各种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和主要尺寸。 ② 明确各元器件和导线在布局、布线时的特殊要求。 ③ 确定印制板在整机(或分机)中的位置及其连接形式。 2.??? 印制板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1)选定印制板的材料、板厚和板面尺寸。 (2)设计印制电路板坐标尺寸图。 (3)根据电原理图绘制排版连线图。 设计的排版设计草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