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ppt

发布:2025-04-06约4.21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甾体(四环)说的就是类固醇类物质,通常指这一类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引起三种不同类型的肾毒性****长期服用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3年)**肾脏血管和肾小管间的区域。临床常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对于细菌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耳毒性,会损害第八对脑神经造成耳聋。**水解酶(磷脂酶)**系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二、三、四代**本品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nodosus)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的一类多烯类抗真菌药。肾毒性与剂量有关,故宜给予最小有效量;肝功能损害,该品可致肝毒性,故患者已有严重肝病时禁用该品。*关于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第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2)细胞外液体积的调节3)电解质成分以及酸碱平衡的维持4)某些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肾脏的生理功能第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药物对肾脏损伤的类型(一)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一种可逆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排泄功能不全。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突然减少引起氮质血症,是肾脏对药物毒性最常见的反应。第4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急性肾损伤血管效应肾小管效应超滤系数肾血流量梗阻回漏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急性肾功能衰竭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的机制第5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毒性刺激的适应性(adaptationfollowingtoxicinsult)肾脏功能具有补偿性,如果失去一个肾,另一个肾脏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短期内代谢机制可保护细胞器官,但长期代偿反应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第6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肾单位的损伤未受损细胞受损细胞细胞死亡代偿性增生细胞适应细胞增殖细胞修复上皮重新生成分化肾单位结构和功能恢复细胞适应肾单位对肾毒性刺激的反应第7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适应反应:金属硫蛋白热休克蛋白后果:短期代偿——肾功能恢复长期代偿——慢性肾功能衰竭第8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概念: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渐进性、不可逆性下降。机制:是肾小球对肾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结果,是一种继发性的病理生理损伤。第9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残余肾小球的肾小球压力和流速持久代偿性的增加导致对毛细血管机械性损伤,其原因:1)对内皮细胞剪切力的增加;2)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损伤,使通透性改变;3)穿过毛细血管漏出增加、局部大分子沉积,使肾小球系膜增厚。第10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常见肾脏毒性药物(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第1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急性肾功能衰竭使用大剂量NSAIDS后数小时可引起;表现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及少尿;停药后通常可逆转。机制:正常情况下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被NSAIDs抑制后,体内的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占优势,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局部缺血。第1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镇痛剂肾病(analgesicnephropathy)长期服用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引起,不可逆;机制:对乙酰氨基酚在肾皮质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氧化为有毒代谢物所致。病理特征:近曲小管坏死,伴有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水、钠和钾分级排泄增加,尿中葡萄糖、蛋白和刷状缘酶系增高;第1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肾间质肾炎较为少见;急性病理特征:弥漫性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患者通常血清肌酐升高伴蛋白尿;停药后,1-3个月内改善。慢性病理特征:肾间质纤维化、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为主要特征第14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新霉素、卡那霉素、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