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p94.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葡萄用药注意事项 对症下药 根据病害发生种类确定使用的农药 预防为主 根据病害发生规律确定喷药时间 明确重点 根据病害为害特点确定喷药重点部位 关键时期(花前、花后、着色)选高质量农药 见病治疗 优先选高质量专化性农药,连喷2-3遍,病情得到控制后,再用价位低合格农药 掌握药理 如:铜制剂对白腐病几乎无防效 合理复配 保护剂与治疗剂复配 轮换用药 易产生抗药性的药剂不要连用 葡萄病害全程用药技术 萌芽前: 波美3-5度石硫合剂 开花前:①丙森锌 ②福美双+甲基托布津 落花后:丙森锌 套袋前:丙森锌+戊唑醇喷果穗后套袋 幼果期: 保护剂:丙森锌、福美双、代森锌等 治疗剂:戊唑醇、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霜霉威盐酸盐、烯 酰吗啉等 去袋后: 果穗:喷戊唑醇,10天一遍。 叶面:喷一般性保护剂+治疗剂 采收后:铜制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 * 褐斑病症状 葡萄褐斑病 为害对象:主要危害功能叶片 发病特点: 靠雨水飞溅传播,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造成早期落叶,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未发病前:喷一般性保护剂预防,如代森锰锌等 发现零星病斑:喷丙环唑治疗 病害严重时:连喷戊唑醇2遍,间隔7天 穗轴褐枯病 穗轴褐枯病 为害及发生特点 为害幼嫩的花蕾、穗轴和幼果,使其萎缩、干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巨峰葡萄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病菌在结果母枝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当花序伸出至开花前后,病菌借风雨传播,侵染幼嫩穗轴及幼果。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病害停止侵染发病 为害对象: 危害幼穗的穗轴,造成大量落花、落粒 发病特点: 欧美品种、地势低洼,老龄树及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易发病 葡萄穗轴褐枯病 花序分离期喷施丙森锌,同时防止大小粒 花后一周再喷一次丙森锌或多抗霉素,即可有效防治此病,防止大小粒 葡萄穗轴褐枯病防治方案 黑 痘 病 黑痘病为害发生特点 果实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病害 为害幼嫩绿色部分 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枝梢干枯,萎缩,甚至死亡。 自发芽开始,到采收后期均可为害 幼果感病是从落花后开始至浆果膨大期结束 病菌在病叶、病枝蔓上越冬 黑痘病症状 幼叶初染病,开始出现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 周围有黄色晕圈,并逐渐呈不规则形,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最后干枯穿孔。 病果感病,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稍凹陷,边缘紫褐色,看似“鸟眼”,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不能食用。 葡萄黑痘病(疮痂病) 为害对象: 主要危害幼嫩果粒、幼叶及嫩蔓,是葡萄的早期果实病害 发病特点: 幼果期多雨,湿度大发病重 黑痘病防治方法 关键时期:展叶后、开花前、落花后和幼果豆粒大小时,这四遍药非常重要。花前和花后两遍药最重要 展叶后:福美双 开花前、落花后:丙森锌 发现零星病斑:喷戊唑醇,间隔7-15天一次,连喷2-3次 灰 霉 病 为害花序和果实。 流行时感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 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病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 灰霉病为害 花序感病,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后变暗褐软腐,最后萎缩、干枯、脱落 落花后,侵染果梗和穗轴,形成褐色的小型病斑 果实成熟期感病,且随后空气干燥,病菌潜伏在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