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护士院感知识岗前培训.ppt

发布:2019-05-05约1.12万字共1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隔离衣 手套的正确使用 1、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 2、在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或其它具有潜在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必须使用手套 3、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4、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从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时,或者接触污染物品后再接触清洁物品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 5、手套不能重复使用。 感染控制策略之七 职业暴露防护及意外暴露后处理 * */66 职业暴露? 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分类: 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发生暴露后感染 HBV的机率:6.0~30% HCV的机率:3.0~10% HIV的机率:0.2~0.5% 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伤口深度 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 空心并带血液的针 感染性血液或体液的量 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 影响暴露后果的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的危害 身体危害:可使医务人员感染艾滋、乙肝、丙肝、梅毒等感染。 心理危害:恐惧、悲伤等,甚至影响家庭和工作。 经济危害:本底检查和追踪检查、预防用药、预防接种、因伤不能工作的损失等。 社会危害:HBV传染力强,一些国家限制HBV阳性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 * */66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针刺伤:据调查,在医务人员发生的针刺伤中,护士占80%。针刺发生于: 注射 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 锐器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 外科手术缝合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回套针帽 用手去除针头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远离针翼部位拔除静脉输液针头 拔出针头时 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使用后的注射器随意放置 将血标本注入试管中 * */66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如何避免锐器伤?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 单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 * */66 * */66 血液和体液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针刺伤 黏膜暴露 发生职业暴露,立即进行局部处理,报告科内负责人,填写职业暴露卡经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告院感科! 冲洗 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1、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2、血液或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到10分钟。 3、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在伤口旁端(近心端)轻挤,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然后用肥皂流水冲洗伤口,再用0.5%或75%酒精消毒,必要时包扎。 4、报告科内负责人,填写职业暴露卡,上报院感科。 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当血液或体液意外溅入眼睛时使用洗眼器进行冲洗; 目前我院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均配置洗眼器,紧急情况就近联系进行冲洗! 感染控制策略之八 医疗废物管理 * */66 损伤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分类 * *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类别 特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生物具有引发感染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病原体培养基、标本等;废弃的血液、血清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 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载玻片、玻璃试管等。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体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一般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实验室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气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 * 特别提醒 锐器不得放置于医疗或生活垃圾袋内。 以下物品不属于医疗废物,但不能用于原用途: 输液瓶 密封瓶 * */66 医院污物的分类收集 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 黑色袋装生活垃圾, 黄色袋装医用垃圾, 红色袋装放射垃圾。 医疗废物收集后要有标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