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太康县独塘乡轩庄行政村先进事迹材料
太康县独塘乡轩庄行政村共辖4个自然村, 6个村民组,1100口人,耕地1280亩,党员19名。
在市、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支部一班人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党建三级联他为契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提高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致富的本领,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在“三农”工作上,实现了由信访、治安乱村、贫困村向治安模范村、生态文明村、小康村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特色农业→精品林业→加工业的转变。目前,全村发展果树610亩,种养大户50多户,路旁、庭院栽果树6000棵,修建沼气115个,90%的农户用了沼气,硬化、绿化道路5条4500米,修建下水道3700米,公厕4个,安装路灯26个,建珍珠项链加工厂和工艺厂各1个,2010年入4200元以上,位居全县前列,2007年支部书记轩家义被授予周口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1月被全国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先进单位。
一、理清思路谋发展,充分发挥村支部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村支部根据农业效益下降和农民增收难的实际情况,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外出考察、走访群众等形式,查问题、找症结、谋发展,制定了“科技兴村”和“科技兴林”的发展思路。依托村民传统的果、蔬种植习惯和土地、人力资源优势,把精品林果业的发展作为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围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难点问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全力解决,先后为群众办了6件实事。一是投资20多万元改造了低压线路,长7000米;二是进行了宅基规划,先后拆迁房屋200多间,移坟80多座;三是开挖围村生产沟渠3公里,建桥6座,打井20眼,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50亩地一眼井的目标;四是投资35万元,修建了本村至311国道柏油路,硬化、绿化了村内街道,修建了水道7000多米;五是引资45万元,建珍珠项链加工厂和工艺厂各1个,135名村民入厂就业,平均月工资500元;六是组织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全村有400人外出务工,使更多的轩庄人外出换脑筋,回乡谋发展,保持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坚持“科技兴林”之路,增强村民致富手段
为调动村民发展精品林果业的积极性,村干部积极组织实施了“样板工程”,立足名、优、特、新调整林果种植结构,主动与大专院校攀亲结缘,转变农民种植观念。支部采取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以反租承包的方式,租赁农民土地100亩,建立了农业高效示范区,发展油桃、凯特杏、金太阳等精品林果,亩均效益达万元。在育苗区繁育了川岛红桃、明月梨、凯特杏、金太阳等果树苗木,年收入达20万元,以此示范带动村民进行结构调整。为解决果树管理,育苗、嫁接和修剪等技术难题,他又以学科技、用科技以突破口,提高村民致富手段。一是走出去。先后三次免费组织全体村民到砀山、烟台、徐州等地参观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每出去一次都有一次大收获;二是请进来,把师傅领进门。村支部与郑州农科所和砀山果树研究中心签订协议,聘请专家2名,长期驻村指导水果和蔬菜生产。还特别安排一些专家和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手把手地教。三是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在实际生产中,村支部注重培养出一批种植能手、致富状元,让他们在生产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近年来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轩庄村先后开展189期专题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印发特色养殖、果蔬管理等资料1600余份,提供各类技术录相带、VCD片1100多本(套),培养种植能手、致富状元、土专家43人。
三、开展生态村建设,创建美好家园
村支部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实施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村建设,在充分调动、发挥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采取村民自筹一部分,部门支持一部分,向金融单位贷一部分的办法,筹措资金50余万元,建池气池115个,修建道路5条4000米,下水道3700米,安装路灯26个,路旁、庭院栽植果树6000棵。目前,他们村呈现出“楼房相连、路水畅通、果树成荫、花香四溢、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实现了“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村寨靓起来”的小康生活。
四、开展基本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村党支部一班人围绕文明村建设,全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狠抓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一年比一年细致,一年比一年深入。2000年进行了“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2002年进行了“好妯娌”评选;2007年进行了“好邻居”评选;2007年又进行了“好青年”评选。从2008年开始,他把“孝顺儿子、孝顺媳妇”评选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建设文明村过程中,他组织村干部、党员、教师、致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