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革故鼎新,笃行致远.docx
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革故鼎新,笃行致远
各位老师、同事们:
下午好!
今天这场教研质量提升会成效显著,大家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分享的经验也颇具价值。身为校长,我既深感责任重大,又对学校教研发展满怀期待。接下来,我想围绕“革故鼎新,笃行致远”这八个字,谈谈我的思考。咱们不讲空话,只说实在话,重点探讨三个关键:革什么?新在哪里?如何实干?
一、革故鼎新:拆除“三道墙”,搭建“三座桥”
就像这杯茶,放久了会有沉渣。我们的教研工作也需定期“焕新”,先摒弃旧的,才能迎接新的。
第一堵要拆除的墙:流于形式的“表面教研”
前段时间,我参与了高一英语组的教研活动,发现老师们只是机械地重复过往流程,研讨内容陈旧,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探究如何融入日常教学。比如提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却没有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这就是典型的表面功夫。
要搭建的桥:实效导向的“精准教研”
咱们历史组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每次教研前,会依据学生阶段测试反馈,聚焦历史事件理解偏差、史料分析薄弱等具体问题,带着明确目标开展研讨,共同打磨教学方案,从教学案例选取到问题设置,都精心雕琢,让教研精准服务教学。
第二堵要拆除的墙:单打独斗的“孤立教研”
上学期期末,高二数学和物理的成绩差异明显。深入了解后发现,数学组经常开展组内交流,分享解题技巧和教学心得;而物理组教师大多各自为战,缺乏交流合作,对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也鲜少互通有无。这种孤立状态严重限制了教学提升。
要搭建的桥:协作共进的“融合教研”
不妨看看语文和政治组的合作。他们围绕“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主题,联合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整合诗词鉴赏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共同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提升素养,这种跨学科融合教研,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第三堵要拆除的墙:因循守旧的“保守教研”
在观摩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我发现教师还在沿用老一套的教学软件和方法,对新兴的编程教育、人工智能科普等前沿内容视而不见。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研若固步自封,怎能满足学生需求?
要搭建的桥:创新驱动的“前沿教研”
艺术组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积极关注艺术领域新动态,引入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前沿元素,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艺术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让教师在探索新领域中不断成长。
二、笃行致远:抓好“三个点”,实现“三提升”
抓好“着力点”,提升教学实践力
老师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教学。我们要把教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教学行动。从下一周开始,各学科组要制定短期实践计划,将研讨出的新方法、新策略应用到课堂中,每周记录实践效果,半月进行一次小总结,及时调整优化。
抓好“支撑点”,提升教师成长力
学校会加大对教师发展的支持。一方面,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组织线上线下培训课程,拓宽教师视野;另一方面,设立教研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教研中表现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励大家积极投身教研。
抓好“落脚点”,提升学生发展力
学生的成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后续我们要建立学生学习效果跟踪机制,通过定期测评、问卷调查、成长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根据反馈调整教研方向和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教促学。
老师们,教研之路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革故鼎新中突破,在笃行致远中前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