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ppt

发布:2017-06-03约小于1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与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分享行为、捐献行为、合作行为、安慰行为、、同情行为等。 亲社会行为不一定以特定的人或群体为对象,但其结果却是使个人、群体或社会受益。 亲社会行为比利他行为概念更为广泛。;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特征:;2.利他行为种类;第二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一、利他行为的唤起;二、代价的权衡;讨论: 2002年12月14日,当一名儿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青城公园不慎落入冰窟后,许多素不相识的青城市民选择了无畏和牺牲,以不同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青少年为主的营救大军,不约而同涌向三角湖。在这场前仆后继的大营救中,落水儿童苏小林获救,而年仅12岁的小学生王超、刚满18岁的中专生刘业和20岁的大学生郝龙彪,献出了他们花蕾般的生命。 ;2004年新年伊始,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北京全面实施,而一度被树立为“少年英雄”的赖宁,其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学校各种活动照片、学生的书画作品和伟人名人的照片。赖宁照片被摘掉的消息传出来之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让孩子们学习赖宁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有的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赖宁这个孩子们见义勇为的典型已经过时;还有的说,让孩子了解赖宁,并不一定要让孩子去做。 ;三、求助者的特点:;2.吸引程度 外表:举止端庄,仪表堂堂,可爱,漂亮 3.年龄:老人,儿童受惠 ;4.相似性 5.责任归因: 如果责任是由不可控制的、外在的原因引起的,得到的帮助更多。 ;四、助人者的特点:; 内疚感: 人们会尽可能消除内疚感,减少不良感觉,并恢复自我形象。 共情: 共情使人们更少关注自己的痛苦而更多关注他人的痛苦。;责任和承诺:;赞同的需要;五、环境因素:;2、当别人也提供帮助时:;3、噪音、气候、时间等的影响;第三节 利他行为理论分析;二、社会文化规范(期望);三、学习模仿理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