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工程CPIII测量(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轨道工程CPⅢ轨道控制网实施方案 中铁十一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前 言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需要,建设更安全、更舒适、高质的城市轨道交通。满足对城市轨道工程高精密测设要求,参考我国在建高铁无砟轨道测量技术,依据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此方案。 轨道控制网CPⅢ的优点 精度高:每个控制点与相邻5个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均要求小于1mm; 三维控制网:平面高程共点; 数量多:沿线路方向按每50m-70m成对布设; 永久性好: 控制点通常采用永久性的预埋件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路基部分)、防撞墙上(桥梁部分)和围岩上(隧道部分)不易破坏。 二、基本概念 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 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 轨道控制网CPⅢ 1、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 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为满足线路平面控制测量起闭联测的要求,沿线路每50km左右建立的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作为全线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的坐标基准。 2、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在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或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路平面控制网起闭的基准。在勘测阶段按静态GPS相对定位原理建立。点间距为4km左右,测量精度为GPS B级网。 3、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 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控制和轨道控制网起闭的基准。可用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测量或常规导线网测量,在勘测阶段建立,点间距为600~800m左右。 4、轨道控制网CPⅢ 轨道控制网CPⅢ :沿线路布设的永久性带状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施测,为轨道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基准。 三、轨道控制网CPⅢ建网 CPⅢ建网的技术依据; CPⅢ建网的原则; CPⅢ建网时机; CPⅢ建网前的准备工作; CPⅢ轨道控制网的测设; 1、技术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铁道部其他相关规定; 2、建网的原则 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无砟轨道精密控制测量体系按照三级布网原则逐级控制,即: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CP0,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Ⅱ、基桩控制网CPⅢ。其中CP0、CPI、CPⅡ已由设计布网施测,施工单位完成复测。基桩控制网(CPⅢ)是在CP0、CPⅠ、CPⅡ基础上建立沿线路两侧布设的间隔50~60m的三维控制网,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建立,为无砟轨道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3、建网时机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的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 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158号】)要求,路基地段沉降一般观测期为6个月,桥梁地段一般沉降观测期为6个月、基岩墩或地质条件好桥梁观测期为2个月,隧道地段沉降一般观测期为3个月。 4、CPⅢ建网前的准备工作 线下工程平面线位复测; 精测网全面复测 ; CPⅡ线路平面控制网加密; CPIII轨道控制网埋设; CPIII测量仪器设备及软件 4.1、线下工程平面线位复测 建网前应该对竣工的线下工程在铺设无砟轨道前应进行平面线位的复测,以提前处理施工放样引起的误差超限,为后续轨道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即铺设无砟轨道前对线下工程进行平纵面贯通测量。 4.2、精测网全面复测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进行全面复测一次。 复测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按照《高速铁路测量规范》严格执行; CP0控制网应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坐标基准,以IGS参考站或国家A、B级GPS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控制网整体三维约束平差; CPⅠ控制网应附合到CP0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 CPⅡ控制网应附合到CPⅠ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 ; 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6*SQRT(L)mm; 4.3、 CPⅡ线路平面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III 基桩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II网。CPII 的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III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II 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II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II控制网。 4.3.1、一般规定 加密测量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所采用仪器应经过检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