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典型生态区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土高原典型生态区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黄土高原典型生态区基础数据的相关内容、数据的组织层次、数据表结构等,提供了数据分类和命名体系以及数据的组织结构图信息,适用于黄土高原典型生态区基础数据的采集及建库工作。
2 参考标准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以下技术资料。
GB/T 14721.1—1993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 森林类型
LY/T 1438—1999 森林资源代码 森林调查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LY/T 1440—1999 森林资源代码 林业行政区划
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制定的林业、森工统计报表
3 术语和定义
黄土高原 Loess Plateau
指东起太行山西坡,西止于青海民和附近,北到阴山,南迄秦岭北坡的区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和黄土地貌最典型的地理单元。由于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特点,再加上长时期的人为活动影响,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数据内容与建库的技术规范
4.1数据内容的分类
数据按照组织的层次分为两级,一级数据分为生态区背景资料数据和生态区典型特征数据。生态区背景资料数据按照数据的性质又分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数据和空间数据;生态区典型特征数据包括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植被资源、耕地资源、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等黄土高原特有的各种资源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
黄土高原典型生态区基础数据的分类如表4.1。
表 4.1 黄土高原典型生态区数据分类表
一级 二级 备注 生态区背景资料数据 自然资源数据 生态区范围、综合治理开发分区,土地面积统计、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以及气候指标等数据。 社会经济数据 生态区范围内各县(旗、市、区)的有关财政金融、人口、工农业产值、科教卫生、农业基本情况等社会经济数据。 空间专题数据 与生态区相关的专题数据。 生态区典型特征数据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土壤、植被、耕地、草地等资源以及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数据 土壤资源 植被资源 农业水资源 耕地资源 草地资源 能源 土壤侵蚀 土地沙漠化
4.2数据组织和结构
4.2.1区域层次和时间序列
数据的区域层次和时间序列结构如图 1。
图 1 数据的区域层次和时间序列示意图
实现按区域层次组织数据的方法:区域层次推荐体现在数据表名,也可以体现在数据集名或字段中;
实现按时间序列组织数据的方法:时间序列推荐体现在数据集名,也可以体现在数据表名或字段中。
4.2.2 数据组织层次和命名
名称代码的编制原则:以HTGY(黄土高原)为标识字母,以名称中关键字的拼音首字母和数字为核心,按照数据集→数据子集→数据表的层次结构分级分层编制。
数据集和数据表的结构与命名见表 2和表 3。
表 2 数据集结构与命名表
数据集名称 数据集名称代码 数据子集名称 数据子集名称代码 生态区背景资料数据 HTGY_BJ 自然资源数据 HTGY_BJ_ZY 社会经济数据 HTGY_BJ_SH 空间专题图数据 HTGY_BJ_KJ 生态区典型特征数据 HTGY_ST 农业气候资源 HTGY_ST_NYQH 土壤资源 HTGY_ST_TR 植被资源 HTGY_ST_ZB 农业水资源 HTGY_ST_NYS 耕地资源 HTGY_ST_GD 草地资源 HTGY_ST_CD 能源 HTGY_ST_NY 土壤侵蚀 HTGY_ST_QS 土地沙漠化 HTGY_ST_SM 生态区行政区划空间数据 HTGY_QH
HTGY_QH
表 3 数据表命名
数据子集名称 数据子集名称代码 数据表名称 数据表名称代码 资源环境数据集 HTGY_BJ_ZY 行政区划表 HTGY_BJ_ZY1 自然资源 HTGY_BJ_ZY2 气象资料 HTGY_BJ_ZY3 土地面积分区统计 HTGY_BJ_ZY4 土壤持水能力 HTGY_BJ_ZY5 水资源总量 HTGY_BJ_ZY6 河川径流量 HTGY_BJ_ZY7 地下水资源 HTGY_BJ_ZY8 社会经济数据集 HTGY_BJ_SH 人口状况 HTGY_BJ_SH1 国民生产总值和指数 HTGY_BJ_SH2 就业情况 HTGY_BJ_SH3 居民生活 HTGY_BJ_SH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HTGY_BJ_SH5 更新改造投资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