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护理伦理学的概述试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案首页
课程 护理概论 专业 护理 授课形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案例教学法 编写教师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
课题 第5章 护理伦理
第1节 护理伦理学的概述 第2节 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第3节 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4节 护理道德修养 教学
目的 了解护理伦理学的概述及护士在保护病人权益中的作用
熟悉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3.熟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4.讨论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 教学
重点 1、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2、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教学
方法 讲授、案例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案例 教学过程及时间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5分钟
讲授新课
第1节 护理伦理学的概述 5分钟
第2节 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一、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本原则,讨论案例1和5) 35 分钟
二、护理道德规范 (根据人体实验的伦理道德分析案例6) 20分钟
三、护理道德范畴 (结合护理道德范畴,讨论案例4) 25分钟
第3节 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35分钟
一、病人的权利
二、病人的道德义务
三、护士在保护病人权益中的作用 (结合病人的权利,讨论案例2和3)
第4节 护理道德修养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45分钟
一、护理道德修养的定义
二、护理道德修养的方法
三、护理道德修养的境界
小结归纳 (对本章书的总结) 10分钟 教学后记 本次课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认真听讲和讨论,讨论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堂中对同学们的讨论情况及时反馈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护理道德观和职业道德观。 第5章 护理伦理
第1节 护理伦理学的概述
一、护理伦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去解决护理科学发展中,可别是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与他人、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护理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科学。
二、护理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1、护理人员与病人的关系
2、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3、护理人员与医学科学的关系
4、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概括为三个方面:
护理道德基本理论
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护理规范与范畴
第2节 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一、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自主原则
对于有能力自理的病人,行各项操作之前先告知病人的目的、方法及可能的后果,并征得病人的同意;对于无能力自理者,就不应该让其行使自主权。
不伤害原则
是指不让病人的身体、心灵、精神受到伤害,也就是不做伤害病人的事,但此原则并非绝对的伦理原则。
行善原则
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履行仁慈、善良或对病人有利的德行。包括不施加伤害、预防伤害、去除伤害或受伤害的危险,应做善事。
公平原则
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大多采取“平等、先来先服务、急重症优先”的公平原则为病人服务。
1981年全国第一次医德学术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即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者即是医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本原则,讨论案例1和案例5)
二、护理道德规范
护患关系道德
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1)技术关系 指护患关系中护理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护患双方的关系。
(2)非技术关系 是指医疗过程中,护患之间在心理、社会、伦理方面的关系。
包括道德关系、利益关系、价值关系、法律关系。
2、护患技术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互换模式
1)特点:医务人员的主动性绝对大于患者,医者绝对主动,患者绝对被动。
2)生活原型:就像父母与婴儿的关系。
3)临床适应群体:外科病人如麻醉、急性严重创伤;昏迷;严重精神疾患;婴幼儿等。
(2)指导----合作性护患模式
1)特点:医者有主动性,病人也有主动性,但医者主动性大于病人,医者起主导作用。
2)生活原型:就像父母与少年的关系。
3)临床适应原体:急性病患者。
(3)共同参与型护理模式
1)特点;医患双方具有大体相同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和实施。
2)生活原型:犹如父母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
3)临床适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