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第三章探究题1(无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月塘中学八年级期末复习
第三章探究题 2018.5
1.(201?山西)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01?义乌市)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 .
.(201?漳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选取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烛焰像的位置,纸张承接不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201秋?无锡校级期末)小明学习了小孔成像知识后自制了一个针孔照相机,晚间在黑暗的客厅里看到电视机屏幕里面解说员,把针孔照相机的小孔对准屏幕,在光屏上出现的像是 的(填正立、倒立),当解说员从左向右移动时,人像的移动方向为 移动.当屏幕上出现一个顺时针转动的风车时,像的转动方向为
.(201秋?张家港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201?大丰市一模)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②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201?滨湖区校级二模)小玲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