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完成)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1编制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其它相关文件。
2.现行工程评定标准、施工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相关法律、法规。
3.我单位经现场考察、走访调查所取得的各种资料。
4.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高速公路施工的经验。
1.2编制原则
1.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施工工艺规律、技术规律及安全生产规律,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顺序。
3.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保证重点,优先安排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确保合同工期。
4.采用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5.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机械效率。
6.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和施工用地。尽量利用正式工程、原有或就近已有设施,做到暂设工程与既有设施相结合、与正式工程相结合。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求尽量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7.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安排冬、雨期项目施工,保证施工能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
8.满足业主对工程建设的各项要求
1.3编制范围
灵河高速公路原平至神池段路基、桥隧、采空区工程第LJ9(K41+900~K45+880)标段所有工程项目以及完成这些工程所需临时工程。
2工程概述
灵河高速公路原平至神池段是山西省“3纵11横11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第三横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河高速公路原平至神池段线路全长66.67km,线路起于原平市麻地沟西,东接拟建的繁峙至大营高速公路和已通车的大运高速公路;终点位于神池县东湖乡北,西接拟建的神池至河曲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西纵高速公路。主要经过忻州市所辖的原平、宁武和神池中的6个乡镇。
本合同段里程为K41+900~K45+880,主要工程为路基、桥梁工程,其中恢河特大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本合同段的重点和难点工程。
2.1自然条件
2.1.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山西省北中部代县盆地、宁武-静乐盆地和神池-偏关块坪。东部为滹沱河谷地;北部与朔州相连;中部地势高峻,山岭纵横,一般海拔在2000m左右,山势总体呈北东南西,被告南低;西部与神池相接,地形较为平坦。路线主要展布于两平原之间的黄土基岩中山区,地形较复杂,起伏较大。
根据地形地貌及成因类型将项目划分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黄土覆盖基岩中低山区、构造侵蚀河谷区三个地貌单元。LJ9合同段(K41+900~K45+880)处于构造侵蚀河谷区,地层岩性主要以第四系砾卵石和粉质粘土。
2.1.2地质条件
路线穿越宁武—静乐块坳北部,主要显示为北东向南西掀斜的复向斜,且其中发育有大量的北东向正断层,断距向南西方向逐渐减小,在区域上呈雁列式展布。该地层山前冲洪平原区,主要由第四系地层组成。其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系、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等。
K44+650~K45+000段落内有黄土陷穴分布,湿陷性黄土较厚,在雨水的常年侵蚀下,发育有十几处黄土陷穴,直径5~15m,深3~5m,其形态和大小不一,平面上呈串珠状、马蹄状和椭圆状等,三维形态呈漏斗状和柱状。
2.1.3气候水文
项目区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春旱、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宁武县年平均气温6.2℃,最冷月平均气温-9.9℃,最热月平均气温20.1℃,极端气温最高33℃、最低-27℃。年平均降水量470~770mm,年最大降水量810mm,年最小降水量221mm。年无霜期始于9月20日,止于5月15日,全年无霜期120~130天。
恢河是宁武县第三大河,为桑干河上游。平均纵坡1%,平均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河流含水层岩性为砂、砂砾石,水位埋深0~10m,含水层厚5~20m,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
石湖河与路线平行展布,沟内流水常清,流量在50m3/s。
2.1.4地震
标段所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0.15g,地震烈度Ⅶ度。
2.2工程条件
2.2.1交通路网
线路沿国道208前马线展布,两次跨越前马线,同时上跨崞五线,交通便利。沿线料场运输条件较好,运输方式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
2.2.2电力水源
沿线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均匀,地下水埋深较浅。施工可以利用沿线乡村的机井水,也可利用恢河和石湖河河水,或挖井取水。
项目沿线电网发达,电力资源丰富,接线方便,工程用电可依靠沿线村镇和厂矿供电。
2.2.3施工材料
沿线石料储量较丰富,石料厂较多,主要分布在原平的崞阳镇峪口及神池县的龙泉镇,生产规模大。以石灰岩为主,生产各种碎石、片石,质量较好,可用于桥隧工程。
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