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doc

发布:2016-12-26约1.16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评估小组人员名单和职称 序号 姓名 职称 签名 1 高级工程师 2 工程师 3 工程师 4 工程师 5 工程师 6 屈武冲 助理工程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 2、桥梁、隧道工程 2 2.1 桥梁工程概况 2 2.2 隧道工程概况 2 2.3 自然地理特征 4 2.3.1 地形、地貌 4 2.3.2 工程地质 4 2.3.3 水文地质 4 2.3.4 气象 4 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5 3.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5 3.2 评估办法 5 4、风险评估 6 4.1总体风险评估 6 4.2 专项风险评估 9 4.3 风险分析 11 4.4 风险估测 13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4 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5 6、风险控制 19 6.1 一般风险源控制 19 6.2 重大风险源控制 19 7、评估结论 22 武云高速三工区桥梁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 【2011.5】)。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项目公司和总承包部安全管理要求 (4)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 (5)武云高速三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1.1 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是武云高速BT项目三标桥梁工程。 1.1.2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武云高速BT项目三标桥梁所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1.1.3 评估目的 对武云高速BT项目三标桥梁施工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2、桥梁工程 2.1 桥梁工程概况 本合同路线全长3.895km,共有3座桥。 K17+942.5乾母洞中桥:该桥为跨越溶洞而设,最大桥高14.5m,桥梁标高受路线标高控制。该桥上部结构采用:3×25m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共一联,两岸桥台设置D80型伸缩缝;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板台,挖孔桩基础,桩基均嵌入中风化岩层内。 K19+330陇内屯中桥:该桥位于田阳县坡洪镇陇内屯,桥梁跨扁河村及陇内屯村道,最大桥高8.8m,桥梁标高受路线标高控制。该桥上部结构采用:4×16m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共一联,两岸桥台设置D60型伸缩缝;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板台,挖孔桩基础,桩基均嵌入中风化岩层内。 K18+092分离式跨线桥:该桥为跨越坡洪及桥业沥青公路而设,最大桥高12.4m,桥梁标高受路线标高控制。该桥上部结构采用:3×20m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共一联,两岸桥台设置D60型伸缩缝;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3#台采用肋板台,0#台采用桩柱台,挖孔桩基础,桩基均嵌入中风化岩层内。 2.2 隧道工程概况 本隧道进口桩号K18+440,设计标高452.834米,出口桩号K18+790,设计标高460.237米,为双线连拱隧道,左右线测量线间距为4.5m。隧道进口采用双挡墙式洞门,明洞长5m,出口采用偏压单挡墙式洞门,明洞长5m,隧道暗洞长340m。 隧址区位于广西西北部山区,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未见第四系断裂发育,地处峰丛谷地区,隧道轴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穿越东西向的山体,地形起伏较大,进口处地面高程462米,出口处地面高程470米,隧道轴线最高点高程592米,相对高差约120至130米,地表植被发育。进口侧山坡自然坡度约30~40°,出口侧山坡自然坡度约25~35°。 隧道进口处基岩属石炭系下统大塘阶(C1d)灰岩,强风化带厚度为0.5米,岩体较破碎,进口段围岩为灰岩,属较硬岩,裂隙较发育,裂面多数较平直,闭合,延伸长1.5~2.0m,多呈互切状态,岩层层间结合一般,岩体为碎裂状结构。围岩级别为Ⅴ+、Ⅴ级。 隧道出口处基岩属石炭系上统大塘阶(C3)灰岩,强风化带厚度为0.5米,岩体较破碎,出口段地势平缓,斜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围岩为灰岩,属较硬岩,裂隙较发育,裂面多数较平直,闭合,延伸长1.5~2.0m,多呈互切状态,岩层层间结合一般,岩体为碎裂状结构。围岩级别为Ⅴ+、Ⅴ级。 进出口段边坡总体较稳定,不会产生大的整体滑移,但有小的坍塌、掉块。 洞身洞顶埋深大(30~134m),地表基岩出露,围岩为石炭系下统大塘阶(C1d)灰岩,薄层、中层状构造,硬质岩,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层走向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