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聚噻酚的合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導電性聚噻酚的合成 指導老師:林聰樂 四環四A 4950N064 學生:吳唐興 導引 前言 導電性高分子簡介 聚噻酚簡介 影響導電度的因素 導電問題 化學修飾 實驗主要材料 實驗步驟 目的 前言 電活性高分子包括電解質和導電性高分子兩方面的應用。 因各原子的電子均被束縛而無法自由移動,而具有電絕緣的特性。 一般絕緣體易因磨擦,而慘生靜電,但若帶有適度導電性,則可防止靜電慘生。 高分子材料原是絕緣體,但經適當處理後,則可能變成導電性材料。 導電性高分子簡介 傳統高分子在一般來說是相當良好絕緣體,然有一部份具有導電功能。 原因為電子可沿高分子主鏈上的共軛雙鍵結構自由移動。 一般而言導電度小於10-8 S/cm稱絕緣體,介於10-7~10-1 S/cm為半導體,大於102 S/cm通稱導體。 聚噻酚簡介 有良好的熱安定性和在空氣中的高穩定性。 但在一般溶劑中溶解度低,而導致加工困難,其應用也備受限制。 而高溶解度的溶液,卻因大部份都對生態環境有所影響,而不受歡迎。 影響導電度的因素 摻雜:摻雜物的加入才會有導電的效果,而摻雜的程度會對其導電度有所影響。 非定域性化:須有延伸的共軛結構,以使電子可在分子鏈自由移動。 型態:分子結構的差異,對與導電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導電問題 導電性高分子具有難造性和不良機械完整性的缺點,因而導電性受其限制。 因不安定,在空氣中或水中易降低導電性。 原因為電荷載體在氧化衍生物時,會以碳陽離子型態存在,而還原衍生物時,會以碳陰離子型態存在。 但部分導電性高分子卻相當穩定,例如: 聚比咯(具低氧化勢能,其氧化或摻雜後H2O或O2難以接近。) 化學修飾 經摻雜後,而產生的薄膜具有良好導電性,此步驟相當於化學上得氧化作用。 將導電性高分子借化學或電化學方法連結在另一聚合體基質上,或將聚電解質,導入導電性高分子上,來增加導電性或機械強度。 實驗主要材料 原料種類:噻酚 觸媒種類:對甲苯磺酸鐵、氯化亞錫、硫酸四、CHP 溶劑種類:丙酮、乙醇 實驗步驟 將各類觸媒與原料,分化成5種不同重量濃度,以5*5的方式個別溶於溶劑中。 在室溫下,放置2、4、6天,觀察其有無產生聚噻酚,並紀錄產生時間。 有產生的試管則測其產率,無產生的試管則用烘乾方式,測驗是否為聚噻酚溶解於溶劑中。 實驗步驟 挑高產率的材料組別,以恆溫烘箱方式調節溫度,測驗其產生速率和產率。 試驗後的聚噻酚,先使其薄膜化,再使用四點碳針法,測其導電度。 目的 依造實驗結果找尋在某一溫度、觸媒濃度、塞吩濃度,而可使速率、產率、導電性,三種曲線達到高峰的有效組合,也依造經濟價值方面,以低成本高獲利方面尋求組合。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