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有效教学策略.doc

发布:2017-08-27约2.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有效教学策略本文探讨了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特点,总结了阐释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的内容及其内涵,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的实施与改善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有效策略 一、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独特性 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能够通过舞蹈对幼儿教育对象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学前教育教育的舞蹈课学要体现儿童的思维与心理特征。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系列性 应该体现在整个幼儿舞蹈学习上,即对舞蹈产生兴趣、增加认识,掌握舞蹈门类基本风格等完整教学思路的系列性。 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科学性 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少儿各年龄段的生长规律与特点,在教学中严格贯彻身体各部位、各关节,以及各韧带的张弛有度,既要保证幼儿的正常发育,增强少幼儿的艺术素养,又不能损害他们的身体。 二、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1.基本功训练 内容可能枯燥无味,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并需要注意在初学时将其与身韵结合起来,根据训练部位的不同归类组合,配以优美的音乐,深入浅出,由简到繁,要有规律地、递进式地展开训练与教学。 2.民族民间舞 主要表现为对舞蹈组合的学习。目的在于了解和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掌握所必需的舞蹈词汇,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舞蹈语汇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以及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自身各部位的灵活性,加强身体四肢的密切配合程度,使舞蹈动作更加地协调统一,真正寻找到美的感觉,有效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如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要求学习者的身体各部位动作要同眼神密切配合起来,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可以说从头、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必要的动作。 三、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让学生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热爱舞蹈,结合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平心先生说:“舞蹈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自我美、认识自我美、鉴赏自我美、创造自我美和超越自我美的一种美育形式和教育方式。它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鉴别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美的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完美的心理结构、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以及成功的人格力量。”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大屏幕展现舞蹈的美,让优美的舞姿和严谨的解说词,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而充分感觉美的享受;通过对舞蹈起源的讲授,让学生知道舞蹈是人人都会的人体动作的艺术表现;介绍舞蹈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传情达意,又可强身健体,既是交流的手段又是文化的载体;还能培养和提高舞蹈者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学舞蹈,有兴趣学舞蹈。 2.改变单一式模仿教学,以说为主,讲做结合,在教学中突出舞蹈基本动作知识的作用 吕艺生教授说:“舞蹈课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最密切的课。”根据这种特性,我们采用方法使学生把看书、练习、课上回答提间、观看示范所接受的信息综合在一起,通过逻辑思维较快地用形体体现出动作。例如在学习古典舞组合山膀动作时,教师先口头叙述手的形状是兰花掌,起点为双手叉腰,路线和方位是右手经下弧线从3点撩至头上,从体前盖下划一个立圆,再从3点撩起与肩同高,臂保持弧型推腕亮相,指尖朝斜上位,眼视1点,既为单山膀,同时右脚后撤成小踏步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重点讲解和示范,然后提更高的要求,强调气息与动作的配合,使学生逐渐理解舞蹈动作上的呼吸与想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把僵硬、机械的动作赋予生命力,增强学生动作的韵律美和表现力。 3.改变学生单纯掌握动作,为掌握动作规律和学习规律,重视学生思维活动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说:“学生只有在已知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掌握新的舞蹈知识和获得新的技能。要想让学生理解未知的概念,必须把未知概念真正在学生思维进程中纳人已知的概念中去,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必然的逻辑关系,而新的素质能力训练在原有的素质能力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动作的传授,还要启发学生挖掘动作的内在关系和规律,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动作的艺术韵味。让学生意识到动作既是人体的运动,又是人内在气质、内心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一切动作都有其规律性。如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提必沉、逢开必合、逢冲必靠等。同时,一切舞蹈动作又都是以情而舞的。在学习舞蹈时应追求动作规律和情感韵律的理解和把握,如虽然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运动路线与轨迹是千变万化的,但都离不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