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专项规划(2018-2030)》.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夏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专项规划(2018-2030)》
《临夏市临夏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于2017年8月2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充分体现 “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的城市性质,依据绿地系统布局原则,形成系统完整、指标先进、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专项规划。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与总体规划临夏市中心城区开发建设范围一致,规划控制范围68.23平方公里。
规划原则
1、依法治绿:以国家和省、州各项有关法规、条例和行政规章为准绳,以临夏市临夏县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为居民构筑适宜生活安居的人居环境,建设园林绿化城市。
2、生态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绿地,保护古树名木和名胜古迹等历史遗产和景观资源,加强绿化建设管理和投入,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平衡发展。
3、因地制宜:要结合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城市绿地布局要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重点发展各类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加强居住区与道路绿化、城市组团隔离绿地与防护绿地的建设,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4、保护环境:坚持绿化建设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原则,在美化城市景观的同时,重视环境治理,合理选择植物树种,有效遏制城市荒漠化。
规划目标和指标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对总规确定的绿地进行深化和细化,完善绿地系统,落实绿化用地 。 最终达到: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善、环境优越、特色显著的民族特色园林城市。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1临夏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期限
项目
建成区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绿地
近期 (2020年)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0%
≥35%
≥7.5m2
远期 (2030年)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5%
≥40%
≥12m2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规划
规划规划绿地脉络构架,构建景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区内绿地结合河道水系资源和外围生态防护林地形成了“一带两廊多点”的城市景观系统。一带:结合大夏河两侧滨河绿地塑造连续可游可憩的带状景观绿带,打造城市滨河景观主轴线。两廊:结合河东生态绿廊形成连续的生态公园带和西部文化综合组团民族特色带状公园,打造城市生态景观次轴,形成联通南北两山的重要生态廊道。多点:结合现状绿化以及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按照深入渗透、方便易达、零整组合的原则布置城市景观节点,根据各个节点的核心景观规模可以分为主要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将规划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四大类。
1、公园绿地(G1)规划
规划公园绿地总面积为501.9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m2。其中,综合公园规划总面积为87.4公顷,社区公园规划总面积为64.72公顷(含水域面积2.66公顷),规划三处专类公园,总面积为85.32公顷,带状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26.86公顷,街旁绿地规划总面积为37.64公顷。
2、防护绿地(G3)规划
规划防护绿地主要为铁路交通线两侧、工业防护绿地及市政设施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09.16公顷。
3、广场用地规划
主要结合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共14处,总面积25.55公顷。
4、附属绿地(G4)规划
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主要以居住绿地、单位绿地和道路绿地为主。
5、其他绿地(G5)规划
规划总面积为337.09公顷,主要为城市外围公园,规划设置折桥郊野公园、祁牟村东湿地公园、南龙山森林公园。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2临夏市城区规划绿地统计表
序号
类别
类别
绿地率(%)
代码
名称
规划
规划
规划
1
G1
公园绿地
501.94
13.19
12
2
G3
防护绿地
109.16
2.87
2.54
小计
611.1
16.06
14.54
3
G4
附属绿地
1046.58
27.5
24.4
中计
1657.68
43.56
38.94
4
G5
其他绿地
337.09
合计
1994.77
备注: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805.23hm2,规划常住人口42.9万人。
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1、基调树种规划
根据临夏市的城市特点及城市绿化现状,规划选用2种常绿乔木、4种落叶乔木和3种落叶灌木作为基调树种加以推广应用。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3 临夏市城区绿化基调树种规划表
序号
种 名
拉丁名
科 名
主要用途
1
油 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松 科
庭荫树、行道树
2
国 槐
Sophora japonica
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