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冷再生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技术方案.doc

发布:2017-07-08约4.3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泥就地冷再生 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 一、试验段基本情况 我标段左半幅面层铣刨工作已基本完成,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现场就地冷再生底基层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已具备底基层试验段的实施条件。为保证工程进度我项目部决定于2016年10月 14日,选具有代表性的K5+750-K5+950左半幅200m路段进行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 二、试验段人员、机械情况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优质高效的完成基层的施工任 务,我项目部特组建管理机构,以各施其责,各尽所能,责任到人。以王璩成为施工队长,整个施工队人员为30名,其中技术人员5名,机械设备人员10名,工人15名。投入30T胶轮压路机一台,26T、22T振动压路机各一台,平地机一台,水车3台。 项目经理:张劲松 项目总工:王秀丽 施工负责人:王璩成 试验负责人:王瑞丽 试验员:刘艳丽、朱超超 测量负责人:耿艳 测量员:杨垒、张平生 设备负责人:杜小利 安全负责人:赵红星 材料负责人:白由政 三、 试验段的目的 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施工,实质性地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2、对所有使用机械进行性能和操作检验,是否可以满足施工需要和工艺要求。 3、确定压实机械组合方式和数量;确定碾压的顺序、遍数和速度。 4、对技术、劳动力、机械组合,施工组织管理进行可操作性检验。 利用试验段的成果,指导和控制全线大面积施工。 四、施工技术方案: (1)技术要求 1)冷再生底基层宽度为14m,路拱横坡行车道为2% 2)水泥剂量:5% 3)最佳含水量:16.5% 4)冷再生底基层厚度:18cm 5)压实度要求:≧97% 6)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MPa (2)施工方案 1)主要材料及配比 将原基层刨起取样,将取样材料送试验室进行级配和强度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掺量和抗压强度。 2)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准备符合要求的水泥、水等材料,并应提供相应的材料质量检验报告单,并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前应清除路面上的泥土和杂物,以免影响再生料的配比和性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手段,以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添加剂的加入量要精确,以保证再生层的性能;施工中严格按再生料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随时检测水泥用量,以保证再生基层的材料、力学指标满足要求。 检查再生机组,保证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对再生施工中所需要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压路机、平地机、水车等;检查各水车内所装水是否足够满足再生路段施工的需要;检查推杆的牢固性;检查所有与再生机连接的管路,排除系统中的所有空气并确保冷再生机处于最佳状态。 提前备好试验合格水泥。 3)施工放线: 本标段采用半幅施工,冷再生宽度为7.3m,超出中线0.3m,横向每间隔2m撒布一道灰线,作为水泥摊铺的基本单元。 水泥的摆放和摊铺: 水泥用量根据检测确定,根据标准试验结果和冷再生底基层5%的水泥剂量要求,算出每平方使用16kg水泥,折合250kg/2延米,即每2延米使用5袋水泥。按方格布放水泥,然后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水泥铺完后表面没有空白位置,也没有水泥过分集中现象。 4)冷再生机铣刨及拌合: 本标段采用(维特根WR2500S)大型路面冷再生机进行施工,冷再生宽度为每道2.5m,上道和下道之间重合10cm,施工3道,约7.3m,冷再生机每前进100m做为一个施工段落。 1、铣刨深度按18cm控制。每隔10m进行厚度检测,旧路面全部粉碎,骨料分布要均匀,粒径超过37.5mm的集料应剔除或破碎。 2、冷再生机前配备水车1部,冷再生机边拌合边将水均匀喷洒到混合料中,拌合过程中控制掺水量并及时进行含水量检测,含水量要大于最佳含水量(16.5%)1%左右。 3、冷再生机冷再生机进行速度应根据路面损坏情况和再生深度进行调整,一般为6m/min~12m/min,使得铣刨后料的级配波动范围不大。 4、冷再生机后应有专人跟随,随时检查水泥含量和含水量,并配合再生机操作员进行调整。 5、冷再生稳压后必须由技术人员及时放出标高线,平地机操作人员要在专人指挥下按照放出的标高线进行刮平,要刮高、填低,确实保证达到设计标高,使平整度和路拱都符合要求。刮平时还应设一人工小组负责在平地机刮平整形后,将粗集料铲除,换以新的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在刮平过程中严禁形成薄层贴补现象,薄层贴补容易脱落和被推移,因此不能在光滑的表面低洼处填补新料。 6、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测冷再生料的级配,看是否与设计配比一致。如果实测级配与设计级配有偏差,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转子转速及再生机行走速度。 5)碾压整形: 1、初压整平: 混合料拌合均匀后,立即用30吨轮胎压路机碾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