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细化管理在内科ICU患者管理中的实践.doc

发布:2018-01-29约2.5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在内科ICU患者管理中的实践 罗丽铭 黄祖霞 (福建省南平92医院麻醉科 353000) 精细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所有管理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1]。内科ICU病房老年患者多,伴随慢性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疾病恢复时间长和愈后差等因素,因此加强内科ICU患者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我院自2009年1月起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内科ICU患者,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介绍如下。 1 精细化管理方法 1.1安全意识培养精细化 1.1.1严把护理管理和评估的关口 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如压疮风险评估,导管滑脱风险评估、坠床风险评估等,对评估情况进行记录,对于高危患者床头悬挂防压疮、防导管滑脱、防坠床等各种警示牌,并制定相关的防范风险措施。 1.1.2护士长坚持每天床头交接班,逐一对各位监护对象的护理重点、难点分别给予指导,认真检查每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护理质量,检查仪器设备的功能和运行、使用及维护状况,各种急救药品和物品是否齐全并处于随时备用状态。 1.2制度管理精细化 1.2.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认真执行交接、查对及消毒隔离制度,使各项制度深入人心,真正使每位护士在工作状态下:床旁看清楚,书面写清楚、口头说清楚、耳朵听清楚、脑子记清楚。特别是药品的用药剂量,速度、方法及监测指标等,必须严密细心监测,及时捕捉异常信息,及时报告医生,迅速处理并做好反馈。 1.2.2严格执行护理常规 对于任何护理操作一定按章执行,严格遵循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护理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常规、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呼吸机使用护理常规、各种导管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护理常规等。 1.2.3严格病情交接制度 特殊病人床旁建立注意事项交接本,随时记录医生对该患者治疗护理的具体要求,特殊注意事项等,提高护士观察处置的精确度,护士班班交接,并实行双签名制度,护理组长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1.3预防并发症管理精细化 1.3.1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①体位要求:常规抬高双下肢15-30度,双膝处于功能位,保持双下肢温暧,必要时给予热水袋或保温毯保暧并严格做好交接班,每班监测肢体温度、血液循环及皮肤颜色。 ②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深呼吸、扩胸运动和四肢活动等,制定详细的被动活动计划,被动活动四肢及按摩全身1/4小时,温水擦浴2次/日,温水泡脚1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③发现肢体非损伤原因出现红肿、双侧不对称时,及时监测双下肢或双上肢周径,并制动,禁止按摩,防止栓子脱落引起栓塞,提醒医生及时行B超检查。④正确及时应用抗凝药物,用药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1.3.2院内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ICU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要求做到: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个床尾备洗手液,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必须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擦手并戴一次性手套,感控科每月抽查培养手部卫生。②预防肺部并发症:常规抬高床头30度。指导患者咳嗽排痰,做深呼吸2次/日,每次15-20分钟,翻身扣背每1次/2小时,排痰机振动排痰6次/日,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有效吸痰,严格做到吸痰时无菌,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尽量采用密闭式方法吸痰,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冷凝水,防止返流入肺部。③预防导管感染:洗手是关键,各三通接口要牢固,防止脱落,深静脉导管敷料每周更换2次,严密观察导管部位有无红肿及分泌物,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长度,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 1.4过程管理精细化 ICU病房护理工作繁琐,再加上人员紧缺,经常有一些工作被遗漏,造成护理缺陷的发生,为此我院建立护理工作流程,内容包括科室各班工作职责及流程,护士对《流程)可灵活使用.根据流程一步步进行工作,也可在工作间隙对照自查,或工作结束前对工作进行回顾性检查.如有遗漏及时弥补,此流程的建立使护理工作分工更加明确,避免工作遗漏,减少护士工作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对于年轻护士、转科护士、护理教学工作极有帮助。 1.5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ICU病房急、危、重病人多。尤其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给氧及湿化时经常会因患者咳嗽而将给氧管及湿化管喷出,达不到湿化及给氧的效果,且易于增加感染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将输液器莫菲氏滴管剪成2.2cm长度,在其一边0.1cm处剪一小的横切口,使用时将湿化管头皮针刺入给氧管内,将给氧管从自制的固定套横切口插入,套在病人的气管套管外,固定效果好,病人咳嗽时不会喷出,吸痰时不必取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