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尺寸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工艺尺寸链尺寸链中的环按性质不同分成 两种。
2.组成环按其对封闭环的影响分为 两种。
3.按尺寸链的功能要求 三种。
4.按尺寸链各环的空间位置 三种。
5.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分为 两类。 应用尺寸链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时, 三种计算 反计算中对各组成环分配公差主要有 三种方法
( )1.尺寸链必须是一组相关尺寸首尾相接构成的尺寸封闭图,应包含若干个间接保证的尺寸和一个对此有影响的直接保证的尺寸。
( )2.尺寸链中间接保证的尺寸的大小和精度受直接获得的尺寸大小和精度的影响,并且间接保证的尺寸的精度必然低于任何一个直接获得的尺寸的精度。
( )3.极值法是按误差最不利的情况(即各增环极大减环极小或相反)来计算的,其特点是简单、可靠。
( )4.反计算主要用于工艺过程设计时确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时的设计计算。
( )5.等公差值分配方法计算简单,但没考虑到各组成环加工的难易、尺寸的大小及要求的不同,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够合理的。
三、名词解释
1.尺寸链
2.工艺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 封闭环 组成环1. 试述如何判断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增环和减环 如图所示零件的尺寸6±0.1mm不便于直接测量,生产中一般通过测量尺寸作间接测量。试确定测量尺寸及其偏差,并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出现假废品。
图为某轴截面图,要求保证轴径尺寸mm和键槽深mm。其工艺过程为:(1)车外圆至mm;(2)铣键槽深至尺寸;(3)热处理;(4)磨外圆至尺寸mm。试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3.图为轴套类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孔及各端面,现需在铣床铣出右端槽并保证及26±0.2的尺寸,求试切调刀时的度量尺寸、及上、下偏差。某零件材料为1Cr13Mo,其内孔的加工工序如下:(1)车内孔至mm;(2)液体碳氮共渗,工艺要求液体碳氮共渗层深度为;(3)磨内孔至mm,并要求保证液体碳氮共渗层深度为0.1mm0.3mm。试求工序的尺寸及其极限偏差。
,渗碳深度为0.5mm~0.8mm,其工艺过程为:车——渗碳—磨。已知渗碳时的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8mm~1.0mm。试 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上下偏差。
第十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一、填空题
1. 是机械产品、、和装配工作连接方式一般有连接和连接、、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和生产中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有、、和四类互换法可分为和配法有、及 选配法有、及根据调整方法的不同,调整法分为、和三种和
( )1.若零件制造精度并不高,而在装配中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进行选配、刮研、调整等,也能使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
( )2.经检验合格的零件,装配前要经过认真的清洗清洗后的零件通常还具有一定的防锈能力 )3.对于直径较大且长度较小的零件(如飞轮和带轮等)一般采用平衡法消除由于质量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不平衡 )4.接触精度和配合精度是距离精度和位置精度的基础,而位置精度又是相对运动精度的基础
( )5.在封闭环精度一定时,尺寸链的组成环数越少,每个环分配到的公差越大,这有利于减小加工的难度和降低成本
( )6.极值法是在各组成环误差处于极端(极大极小)的情况下,来确定封闭环和组成环关系的一种计算方法
( )7.零件在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调整和修配,装入后就可以使全部装配对象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互换法
( )8.由装配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零件中,凭经验挑选合适的零件通过试凑进行装配的方法选配法
( )9.选配法有直接选配法、分组装配法及复合选配法三种形式
( )10.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修配法 )11.固定调整法常用于大批大量生产和中批生产,而且封闭环要求较严的多环装配尺寸链中 )12.大批大量生产移动式装配。 )13.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且零件数多的场合 )14.装配过程中,装配顺序是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易后难。
( )15.单件小批生产时,通常只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工人按装配图和装配工艺系统图进行装配。
1. 机床主轴箱中轴与其上的齿轮、套、垫片、键和轴承的组合体。 车床中的主轴箱、进给箱和溜板箱等。少环数尺寸链或精度不高的多环尺寸链中完全互换法完全互换法修配法 在汽车发动机装配中,气缸与活塞的装配大都采用互换法分组法修配法调整法 各在装配时用钳工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将某一组成环预留修配量去除,使装配对象达到装配精度互换法分组法修配法调整法精度高互换法分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