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宜S晚2.DOC

发布:2019-01-18约2.7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工作年度总结报告 编写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传 真: 编写日期: 年 月 日 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二OO六年编制 “***(项目名称)”的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200 年度) 按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书的内容实施,认真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 年度总结报告如下: 一、组织实施情况 1、本年度转化资金项目推荐情况 年度主要计划任务,建成原种繁育、制种基地分别为38亩和181亩,获得繁育原种种子3000公斤,纯度达99.99%,生产杂交稻种子25000公斤,种子质量达一级良种标准;开展组合大面积示范基地,推广面积达***万亩左右,生产的稻谷质量达到绿色稻米标准。 2、本年度转化资金项目的立项情况 本成果品种适宜长江流域作二晚种植,该组合抗病性较强,可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品质达到国标二级米标准,产量水平高达***公斤以上。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有利于促进双季晚稻生产的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原种繁育种子***公斤和制种生产种子***公斤,组合示范推广***万亩,收购原稻谷***万公斤,加工绿色大米***万公斤,总产值***万元,净利润***万元,上交税利***万元,项目实施能使农民种植组合增产增收。 3、本年度转化资金项目实施情况 3.1 实施措施 3.1 该核心种子(原原种)生产进行现场评议,邀请省内有关专家组考察评议。 3.1 在***等县市建立百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万亩辐射区。邀请专家现场测产。 3.1. 该镇有***万亩稻田,其中***万亩建立绿色大米基地,按照绿色大米生产规程进行,种植产品全由本公司收购。 3.2 取得的主要成绩 3.2.1 不育系核心株筛选出***株,已采用多次剥蘖繁殖,群体达到***余株,收获种子赴海南加繁工作,获得足够原种扩繁,以供制种用种。该核心种子生产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评议,10月29日邀请省内专家对不育系核心种子繁殖群体考察,经专家田间检测,并随机取样***个套袋稻穗进行考种,平均每穗粒***粒,平均结实率***%,表明该两用核不育系的核心株可在9月底至10月初自然条件下可以完成育性转换,恢复不育系,具有良好的繁殖潜力。 3.2. 在***县等建立了组合示范推广基地,共推广***万亩,对***示范县进行现场测产,由省科技厅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分别在10月15日***千亩示范片种植的,随机选取种植农户2亩田测产,实际亩产***公斤;在10月18日***百亩示范片种植的,随机选取种植农户亩田块测产,实际亩产***公斤,该组合示范推广受到农民的欢迎。 3.2.3 组合秋季高产制种技术 该组合是两系晚籼杂交稻,在制种上要卡住“两期”即播种期(6月20日左右)和抽穗期(8月中旬),在抽穗扬花期间日平均温度26-30℃ 组合秋季制种播差期为24天,叶差6.5叶,第1期父本与第2期父本相隔4-5天。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母本栽插***cm,双本栽,父本栽插***cm,单本多蘖栽插。要求及时肥水管理,搭好丰产苗架,喷施好“九二0”每亩***克,在母本始穗后20%时喷第1次“***”,第二天再喷第2次。适时防病治虫,及时除杂,确保种子质量。 3.2.4 组合绿色大米栽培技术 一是选择清洁的稻田和水源,符合绿色大米生产的基地; 二早多用有机肥(红花草和堆沤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三早禁用残留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并结合稻田养鸭。 4、转化资金项目典型案例介绍分析 4.1项目名称“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的繁育、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内容主要是对该组合的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提纯复壮工作,保证该组合投放生产,实现优质、高产、抗病;同时,推进该组合的大面积推广,使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4.2 进展情况 该项目自2006年2月开始实施,两年来,实施了建立核心种子生产技术,以及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建设,探讨了两系杂交稻高产稳产制种技术,开展了绿色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示范工作,按照项目合同书的任务完成良好,预计可以按时进行项目验收工作。 4.3 技术水平 在***等县市种植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好。在上高县百亩示范区中随机田块测产,亩产***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