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城市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北省嘉鱼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内容概要
嘉鱼县人民政府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年11月
总则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规划地域层次
本规划分为嘉鱼县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一)县域层次
嘉鱼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层次为嘉鱼县的行政辖区,面积1019平方公里,简称县域。
(二)城市规划区层次
规划区指为有效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开发,保护环境而设立的城市规划区,简称规划区。
(二)中心城区层次
中心城区指嘉鱼县城市规划区内连片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7.8平方公里。
规划区范围
嘉鱼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鱼岳镇全域、新街镇、官桥镇和高铁岭镇等部分区域,边界范围北至长江;西至蜜泉湖西岸;南至规划武深高速;东至西凉湖、规划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总面积约290平方公里。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县域人口为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5%;
中期2020年,县域人口为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远期2030年,县域人口为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
城乡等级结构
近期采用“中心城区——新市镇——中心村——一般村”的一般城乡体系模式,远期逐步过渡到“中心城区——新市镇——农村新社区”的新型城乡体系模式。
规划区范围内的中心格局为一城(原鱼岳镇)和咸嘉新城,以及个别特殊服务职能的农村新型社区;县域其他城镇(官桥、新街、簰洲湾—畈湖、陆溪镇和高铁岭—舒桥)结合乡镇地域特征建设新市镇,其余农村地区保留特色资源的村庄居民点若干。
城乡规模结构
规划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8万人,城镇化水平45%,其中嘉鱼中心城区为14万人,其余建制镇人口为4万人;202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城镇化水平60%,其中嘉鱼中心城区为20万人,其余建制镇人口为6万人;203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36万人,城镇化水平75%,其中嘉鱼中心城区为26万人,其余建制镇人口为10万人。
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各级城镇的现状基础及发展特色,规划将县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服务型三种基本类型。
嘉鱼中心城区:综合型,定位为嘉鱼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性服务基地。
咸嘉新城:综合型,定位为集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宜居以及休闲旅游四大主体功能为一体的“临港创新区、滨湖生态城”。
官桥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发展工业、市场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
新街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发展市场物流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
陆溪新市镇:旅游服务型,定位为文化旅游产业组团。
高铁岭—舒桥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工矿、市场、物流组团。
簰洲湾—畈湖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化工及汽配产业组团。
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中心带动,廊带贯穿”的发展策略,县域形成“两心、两轴、五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两心
分别为嘉鱼城区和咸嘉新城,其中嘉鱼城区在原鱼岳镇镇区基础上向东向南扩展,连结官桥镇和新街镇,形成宜居宜业的综合型城区;咸嘉新城在渡普镇发展基础上,利用其独特的临港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对接咸宁市,形成武汉新港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滨湖生态宜居新城。
(2)两轴
分别为沿武深高速发展轴和沿长江发展轴。武深高速发展轴是嘉鱼对接武汉的产业大平台,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优势,重点发展市场物流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沿江发展轴将重点发展临港产业,重点发展潘家湾港区和石矶头港区:潘家湾港区配置港口物流和延伸的临港产业,包括造船、修船、水产品加工和原料加工等;石矶头港区将发展运量较大的产业(矿物加工、重型构件加工等),实现产运“一条龙”,形成重型化产业集群。
(3)五点
指以发展旅游和新型工业为主的官桥镇、发展市场物流为主的新街镇、以发展旅游及配套服务产业为主的陆溪镇、以制造业、工矿加工及市场物流产业为主的高铁岭—舒桥市场物流组团、包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簰洲湾镇和畈湖地区的化工汽配产业园的簰洲湾—畈湖化工汽配产业组团。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至规划期末2030年,中心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7平方米以内,城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新市镇控制
县域内规划五个新市镇,其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分别为:
官桥新市镇:为以发展工业、市场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官桥镇应该突出特色旅游(官桥八组、田野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管材和钢构研发、生产与销售,生物医药的研发与制造;以及水上运动和环湖娱乐中心等。
新街新市镇:以发展市场物流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新街镇主要打造现代陆路物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