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时效性.doc

发布:2017-08-28约1.7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时效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明朝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也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所谓“趋向鼓舞”,就是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源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怎样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 一、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巧设导言,创设总的问题情境。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言,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他们总是要设几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在学生面前展示将要发生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真、求实的欲望,创设一个总的问题情景。 第二,认真设计,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教学中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引路,创设覆盖每一课,特别是每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情境。 第三,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 第四,讲究策略,灵活设置问题情境。提出一个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只有学习新课后才能解决。另外根据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认识上的差异(正与误、深刻与肤浅),挑明矛盾,摆出对立的两种看法,让学生作出选择,并述说理由。 二、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直观性。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口授,学生听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有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的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须教师多费口舌,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唤起探究的欲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如讲到《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一节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时,我先播放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杂草丛生、没有人烟”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过程,使学生自然形成“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的问题,从而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我常常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增加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分析问题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最终达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明显的状态。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有许多,作为历史教师,我还需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