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徒手肌力评估》教学课件.ppt

发布:2025-04-03约2.21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膝部肌群评估:腘绳肌腘绳肌组成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组成功能作用膝关节屈曲和髋关节伸展标准评估位置俯卧位或坐位阻力施加位置小腿远端后侧,方向向下4腘绳肌评估可采用俯卧位或坐位。俯卧位评估时,患者腹部平贴床面,膝关节伸直。指导患者屈曲膝关节至约90°,评估者在小腿远端后侧施加阻力,方向向下(朝向伸直)。同时,评估者另一只手应固定大腿后侧,防止髋关节屈曲代偿。腘绳肌的三个肌肉组成部分虽然共同完成膝屈曲功能,但它们的解剖位置和次要功能有所不同。半腱肌和半膜肌位于大腿内侧后方,除屈膝外还参与膝关节内旋;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外侧后方,除屈膝外还参与膝关节外旋。通过在屈膝位置调整小腿旋转方向,可以相对强调评估不同的腘绳肌成分。踝部肌群评估:胫骨前肌胫骨前肌解剖与功能胫骨前肌位于小腿前外侧,起于胫骨外侧面上部和骨间膜,止于第一跖骨底和内侧楔骨。它是踝关节主要的背屈肌,同时也参与足内翻动作。胫骨前肌在行走周期的摆动期和足跟着地初期特别活跃,控制足下垂和缓冲足跟着地。评估起始位置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约90°,足部自然下垂。对于3级及以上肌力,这个位置适合评估对抗重力的背屈能力;对于3级以下肌力,可采用侧卧位,使踝关节运动平行于地面,消除重力影响。阻力施加方法评估者一只手在患者足背施加阻力,方向向下(朝向跖屈);另一只手可固定小腿远端,确保稳定性。指导患者将足部向上抬起(背屈),同时轻微内翻,对抗评估者的阻力。适当的阻力位置应在足背中部偏内侧,对应胫骨前肌腱的走行。与长趾伸肌的区分评估胫骨前肌时应注意与长趾伸肌的区分。长趾伸肌也参与踝关节背屈,但主要负责趾伸展。观察背屈动作时脚趾的位置:如果脚趾过度伸展,可能表明长趾伸肌在代偿胫骨前肌功能不足。纯粹的胫骨前肌收缩应产生以足内侧为主的背屈,而没有明显的趾伸展。踝部肌群评估:腓骨肌腓骨肌解剖特点腓骨肌主要包括长腓骨肌和短腓骨肌,位于小腿外侧。它们起源于腓骨,长腓骨肌腱绕过外踝下方,穿过足底,止于第一跖骨底和内侧楔骨;短腓骨肌止于第五跖骨基底的结节。这两块肌肉共同作用于踝关节和足部,是踝关节外翻和足部外展的主要动力。评估方法标准评估位置是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约90°,足部自然下垂。评估者一只手握住患者足外侧,另一只手固定踝关节上方。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外翻动作(足外侧向上翘),评估者在足外侧提供阻力,方向朝向内翻。对于3级以下肌力,可采用侧卧位(患侧在上),使踝关节运动平行于地面,消除重力影响。长腓骨肌和短腓骨肌的区别虽然长、短腓骨肌在踝关节外翻功能上相似,但它们在足部的作用有所不同。长腓骨肌除了外翻外,还参与足底屈和前足内翻,有助于维持足横弓;短腓骨肌主要作用是外翻和轻度足底屈。在踝关节扭伤后的康复中,腓骨肌力量评估和训练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对预防反复扭伤和维持踝关节侧向稳定性至关重要。躯干肌群评估概述躯干肌群评估是整体功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躯干稳定性是所有肢体运动的基础。躯干肌群主要包括三大类:腹部肌群、背部肌群和颈部肌群。腹部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主要负责躯干屈曲和旋转。背部肌群包括竖脊肌群、背阔肌和斜方肌下部,主要负责躯干伸展和维持脊柱稳定性。颈部肌群包括颈屈肌群和颈伸肌群,负责头颈部的各个方向运动和稳定。躯干肌群评估与肢体肌群评估有所不同,因为躯干肌肉往往成群工作,很难分离单个肌肉进行评估。此外,躯干肌群的评估更注重功能性表现和持久力,而不仅仅是最大肌力。在评估中,应注意观察动作质量、代偿模式和左右对称性,同时结合功能性动作评估,如坐起、转身和平衡能力等。腹部肌群评估:腹直肌解剖与功能腹直肌是位于腹部前方的长带状肌肉,从耻骨延伸至胸骨和肋软骨,由数个肌腱交叉分隔成多个腹肌段。它是躯干屈曲的主要动力,同时也参与骨盆稳定和内脏支撑。评估起始位置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脚平放在床面,双臂交叉于胸前。这个位置可减少髋屈肌的参与,更好地分离腹直肌功能。评估动作指导患者进行卷腹动作,逐渐抬起头部和肩胛骨离开床面。评估者可在患者肩部施加阻力,方向向下,或根据肌力水平调整评估难度。腹直肌评估可分为上部和下部进行。上部腹直肌评估采用标准卷腹动作,肩胛骨离开床面但腰椎保持贴床;下部腹直肌评估则可采用下肢抬高或骨盆后倾动作。评估过程中应观察腹壁收缩的质量和对称性,注意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腹直肌二头肌)的情况。腹直肌评估中最常见的代偿是髋屈肌过度参与。当腹直肌力量不足时,患者可能过度依赖髋屈肌完成躯干抬起,表现为腰椎前凸增加。评估者应密切观察腰椎位置,确保动作主要来自脊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