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章 奶牛临床疾病防治.ppt

发布:2017-12-28约6.1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子宫内膜炎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饲养业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一般发病率为20-35%。据报道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2.5亿元,我国的不孕牛中90%以上有子宫内膜炎。 奶牛患子宫内膜炎后轻者延长休情期,影响配种繁殖、降低产奶量、诱发乳房炎,重者造成长期不孕。 1.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性周期不正常,奶牛屡配不孕,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带絮状物。 脓性子宫内膜炎 常产后10天后发生,性周期不规律或不发情,阴道常留出脓性分泌物,有腐臭味。 慢性子宫内膜炎 无 全身症状,阴道流出白色或黄白色粘稠分泌物, ,约90%以上的不孕牛是由本病引起 。 隐性子宫内膜炎 多在分娩后30天发生,无临床症状,性周期、发情及排卵等也无异常变化,但卵巢上有持久黄体,多数奶牛屡配不孕,。 2.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科学,机体营养不良或过肥、母牛缺乏运动、过度催乳,使母牛抵抗力降低;畜舍及产房卫生条件差,牛床不洁,环境潮湿等均会导致病原菌尤其是环境性病原菌的侵入感染。 (2)不严格的兽医消毒规程 人工授精、 助产消毒不严,损伤阴道或子宫颈黏膜等。 (3)胎衣不下、阴道及子宫脱出,各种产后代谢性疾病是继发因素。 (4)机体患有疾病 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常伴有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5)奶牛内分泌失调也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3.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 一.正常分娩后奶牛子宫内细菌 细菌种类 产后天数 细菌数量 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 1~8 11~20 23~32 11 8 4 23(25%) 链球菌属 1~8 11~20 23~32 5 4 2 11(11..95%) 葡萄球菌 1~8 11~20 23~32 5 3 2 10(10..86%) 变形杆菌属 1~8 11~20 23~32 8 6 4 18(19..6%) 梭状芽孢杆菌属 1~8 11~20 23~32 3 2 5 10(10..86%) 不动杆菌属 1~8 11~20 23~32 2 3 1 6(6..5%) 其它菌属(棒状杆菌属、念珠菌属、巴氏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1~8 11~20 23~32 5 6 3 14(15. 2%) 正常分娩奶牛子宫内细菌细菌数量变化模式图 4.治 疗 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有: 子宫内灌注疗法 激素疗法 生物学疗法 中药治疗 (1)子宫内灌注疗法 1、进行子宫冲洗 (1)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洁尔阴,洗必泰,稀的碘液 (2)对2天后胎衣仍不下的,灌注10%高渗生理盐水,胎衣自动脱落。 2、冲洗完后向子宫内投入抗生素 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环丙杀星;先锋;恩诺沙星等。 (2)激素疗法 对分娩初期的轻度的子宫内膜炎用前列腺素、聚苯对甲酸、雌二醇(ED)、催产素注射或向子宫内投入可获得一定疗效。 (3)生物学疗法 1、乳酸杆菌培养物 有人研究用增菌的乳酸杆菌培养物4~5毫升注入子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治愈牛均恢复了性周期。 2、溶菌酶 10万单位/头,治疗后受胎率75.38%。 3、微生态制剂 从健康母猪生殖道分离出的一株粪链球菌,经培养制成一种微生态,定名为宫康素。治疗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45头一个疗程,治愈率80%,而且无毒副作用。 (4)中药治疗 1.子宫净或宫炎清:产后向子宫内投注可以有效防治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2.汇鑫孕宝:主治牛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脓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习惯性流产等 (三)酮 病 一、概念 奶牛酮病(Ketosis)又称酮血症、酮尿病,也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的代谢性疾病。 圈养、饲料品质差的奶牛,冬季易发生临床性酮病。牛场的年发病率大约为0.5%。 最新的研究表明,与冬季相比,5、7、8三个月份是酮病的高发期。各年龄段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母牛发病率最高。 二、病因 酮病的本质在于血液和体内的葡萄糖缺乏。 1.高产 奶牛的产奶高峰大多在分娩后4~6周出现,而此时食欲和干物质采食量尚未达到高峰,摄入的能量不能满足泌乳需要,进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2.饲料因素 饲喂大量青贮,饲料质量低下,突然换料,可降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导致酮病的发生。此外,青贮中富含丁酸,是一种生酮先质,大量采食可直接导致酮病的发生。饲料中钴、碘、磷等矿物质的缺乏也可使酮病的发生率升高。 3.产犊时体况超标 体况超标影响产后食欲的恢复。此外,产前营养过剩可引起脂肪肝,而脂肪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