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诡辩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doc

发布:2017-04-01约3.65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公选课《演讲与口才》期末考查试卷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年 级: 专 业: 2013年11月28日 论文题目: 诡辩也是一种口才 摘要:诡辩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将智谋与口才有效结合,考验着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论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所以诡辩也是一种口才。 关键词:诡辩 逻辑思维 哲学 庄子 正文: 诡辩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它属于辩论的范畴,但又超脱于辩论学中对理性乃至真理的界定。 诡辩的主题框架包括:思辨,智谋,语言,心理,幽默。 一位博友在留言中说:“哲学家都是诡辩家。”自然,哲学家们听了不高兴。不过,哲学家与诡辩家之间确有共同之处。 ——在所有诡辩中,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是最高明的诡辩 不要对任何人埋怨生活吧,因为安慰之词很少能包含一个人所要追求的东西。当一个人同妨碍他生活的事物进行斗争时,生活便会比什么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在斗争中,苦闷无聊的时刻会不知不觉地飞驰而去。 ——(苏联)高尔基 诡辩精妙口才术就是当你陷入困境时,以冷静、乐观的态度,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使大脑的潜在能量作出超常的理智发挥,从而达到解脱困境的一种机智而诙谐的说话。一般来说,在不利情境中,人们大多过分考虑其严重后果,或者以后果为思维基础去寻找直接的补救和摆脱不利的办法,这样往往使自己越陷越深,甚至给人一种“赖皮”的印象。此时,假如你具备机智巧辩的好口才,虽然表面上可能给人一种无理狡三分的“无赖相”,但由于辩得巧,驳得妙,对手无话可说,也可缓和双方的关系,从而摆脱不利境况。 春秋战国是中国哲学家辈出的时代,也是诡辩家的天堂。当时,大哲学家庄子曾精确细致地描述了诡辩家的特点:大知广博,小知精细;大言气焰凌人,小言则言辨不休。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庄子与惠施的有趣的对话。其文如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庄子日:“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这段对话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庄子究竟采用了什么方法,使“鱼乐”这个本来缺乏证据的观点变成了证据确凿得令惠子无法辩解的观点? 分析一下这两人从立论到辩论的整个过程,我们实在不难看出,庄子的所谓结论只不过是建立在诡辩之上的。这种方法正是庄子所认同的诡辩,它是可以掩盖本来错误的命题和观点的,《庄子·盗跖》篇中有一句话对此作了很好的注解:“辩足以饰非”。   庄子选择了极好的语言,并在组织语言逻辑的过程中确定了他心目中的科学逻辑,使我们惊诧不已地发现:给特定对象作的一切证明,可以立即转用于新的对象,一切都不用改,连用词也不用改,因为它们的名称已经变成一样的了,也就是说,经过庄子的语言逻辑组织之后,惠子话语中本来隐含着的逻辑前提“我们根本无法知道鱼乐与不乐”被彻底抹杀,惠子的话语因此不再指它原先想指的东西了,而是被庄子翻译成了:你已经承认鱼是快乐的,只不过你不是我,你就不知道我内心的活动(即知晓鱼的快乐)。   可惜的是,惠子的论点,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缺少一个合理有力的逻辑前提的提出作为证明的支撑,如果惠子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加上必要的逻辑前提,变成这样:鱼乐与不乐,其自在也,子非鱼,安知鱼乐与不乐乎?那么,庄子的诡辩就无从下手。当然,如果《庄子·秋水》果真这样写,庄子的论点也就站不住,写庄子这部书的人绝不至于愚蠢如是,所以,我们今天不得不花费笔墨和时间来揭穿庄子的诡辩。 再谈运用诡辩精妙口才术的关键是“智”和“巧”,通过智力的集中快速活动,作出巧妙的辩解。所以诡辩时要力求出人意料,不要把眼光局限于矛盾中心,从一些非平常的角度入手,展开发散思维,做到超常发挥。如果你能像海涅、大仲马、肯尼迪、周恩来、晏子、海明威、丘吉尔、密特朗、马雅可夫斯基等人那样熟练地运用它,你的生活将会减少很多烦恼,增添几分快乐。 在一次外交谈判中,周恩来坚持原则,有礼有节,而对方却提出了一个不适当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深为懊恼,极不礼貌地说:“真是对牛弹琴!” 周恩来马上接口说:“对,牛弹琴!” 晏子个子矮小,晏子使楚时,楚王想以此侮辱他,嘲笑他说:“难道你们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回答道:“单以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