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城东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
1.D
2.屹慕羁冗
3.叹为观止
4.A【解析】A.根据①段“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可知,选项“前后绵延仅两千年”表述错误。
5.(1)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2)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6.示例一:选①,给小花推荐“欢喜团”。(1分)欢喜团由糯米粉滚成圆团,包上白糖,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而成,外脆内软,口感层次丰富。特别是咬一口后,糖汁四溢,芝麻的香气和甜味交织在一起,能够给予小花甜上加甜的满足感,让她的心里更加甜蜜。(2分)
示例二:选②,给小开推荐“乌稔饭”。(1分)乌稔饭是畲族的传统食物,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都会煮乌稔饭,并馈赠给汉族的亲戚朋友。这种传统食物不仅承载着畲族人民的文化情感,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深厚情谊。正好能够满足小开对于食物情怀的追求。(2分)
7.示例:我们需要了解寒食节文化。(1分)首先,寒食节作为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承载着古人智慧与精神内涵。(1分)其次,寒食节的文化影响深远。它融合了忠孝、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1分)此外,当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冲击和挑战,寒食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习俗和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弘,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进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1分)(意对即可)
8.(1)①妻子儿女②对……感到奇怪③……的样子④遗憾、惭愧
(2)又有树数珠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9.D
10.同: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异:【甲】文通过虚构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压迫、发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乙】文通过描写农家男女分工劳作、儿女嬉笑、鸡犬相闻的和谐场景,最后“自恨不如远甚也”的感慨,既表达了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羡慕,也暗含了对自身现实生活的反思,体现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丙】诗还暗含作者隐居躬耕的不甘、壮志难酬的无奈。“我年已强仕”“无碌”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施展抱负,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
11.(1)徒有羡鱼情(2)箫鼓追随春社近(3)青青子衿(4)钟鼓乐之(5)便要还家(6)海内存知己
12.(1)《周易》第二(2)《诗经》第四/“三礼”第五(3)《战国策》第八/辞赋第十一
13.C
14.①用缸水照脸照心②解决温饱并尝到舌尖上的快乐③让平淡的生活多了诗性和生机④对着水中的月影祈福(每空1分)
15.(1)“总是”有“一直”的意思,写出了外婆做腌菜时内心的踏实满足,对食物心存敬意,表达了外婆对未来充满期盼的心理。
(2)连用两句俗语,极力渲染水缸在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地位,富有表现力;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增添文章的趣味。
16.前者略写是因为它仅仅是对上文外婆勤劳能干、富有生活智慧、支撑起一个家庭的补充,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而后者除了写外婆勤劳聪慧之外还重点表现外婆心灵的美好与纯净,精神层面上的富足。
17.示例1:选民风民俗(最高得3分)。文章开篇就写到家家户户都有的水缸是江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者笔下的水乡人家,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生活,“腌咸菜”“腌鸭蛋”等习俗让我们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快乐;“养荷花”养田螺”增添了生活的诗性、美感和乐趣。文章通过“水缸”这个独特的窗口,为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典型的民风民俗
示例2:选乡音乡情(最高得3分)。文章以“水缸为载体,回忆了一段儿时寄居在外婆家的童年时光。“我”的童年与水缸、外婆息息相关。外婆利用水缸抵御鼠袭,让“我”尝到舌尖上的快乐;利用水缸养荷花、养田螺,让贫瘠的生活多了一份诗性与美感,更让“我”的童年多了一抹色彩。在作者的笔下,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外婆的感激、思念以及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有外婆陪伴的水乡生活成了作者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记忆。在成年后的作者笔下,那份乡土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示例3:选文化精神(最高得4分)。文章通过“水缸”这个独特的窗口,向我们展示了机智巧思、通达权变、明澈澄净、温厚质朴、勤劳仁爱的江南文化精神。外婆用她的勤劳与智慧,利用水缸抵御鼠袭、腌咸菜、腌鸭蛋、养水产等,在贫穷的年代养活了家人,水缸储藏了她对人间冷暖的感悟;利用水缸“养荷花”“养田螺”“对着水中的月影祈福”等,让贫瘠的生活多了一份诗性与美感,把艰苦生活的心情浸泡出别样的乐趣和光鲜,更让“我”的童年多了一抹色彩。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外婆在极艰难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温厚质朴的品性、明澈澄净的心灵、勤劳仁爱的精神,她活出了生命的诗意,展现出江南独特的人文精神,给“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