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热环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露点(dew point)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愈多,则露点愈高,反之则低。 (二)、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 空气湿度也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现象,气温越高,蒸发水分越大,绝对湿度越大。所以,在一日中和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绝对湿度最高,而相对湿度则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反。在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候,相对湿度最高,在清晨日出前空气水分往往达到饱和而凝结为露、霜和雾。 (三)畜舍空气湿度的变化 在封闭的畜舍,由于家畜皮肤和呼吸道以及潮湿地面、尿粪、污湿垫料等的水分蒸发,舍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大于舍外,在冬季,封闭式和通风不良的畜舍,舍内水蒸气有75%左右来自畜体的蒸发,舍内空气的绝对湿度更显著大于舍外,在门窗敞开、通风良好的夏季,舍内外温度相差不大。 二、空气湿度对家畜热调节的影响 空气湿度对家畜热调节的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气湿对畜体产热、散热和热平衡无明显影响,但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汽湿对动物热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一)汽湿对蒸发散热的影响 蒸发散热热量与畜体蒸发面(皮肤和呼吸道)的水汽压与空气水气压之差成比例。畜体蒸发面的水汽压决定于蒸发面的的温度和潮湿程度,皮温越高,越潮湿,则水汽压越大,越有利于蒸发散热。 (二)汽湿对非蒸发散热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中,非蒸发散热是畜体主要散热方式,非蒸发散热越少,越有利于低温时畜体的热调节,在低温环境中,空气湿度越大,非蒸发散热量越大,其原因是由于湿空气的热容和导热性分别比干空气高2倍和10倍,从而空气水分增加了家畜被毛的导热性,降低了体表热阻,使动物辐射和传导散热打打增加,加剧了动物冷应激。 (三)汽湿对产热量的影响 在适温条件下,湿度甘地对产热量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动物长期处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蒸发散热收到抑制,代谢率降低,动物产热量减少;如果动物突然处于高温和高湿环境,由于体温升高和呼吸肌强烈收缩,使动物产热量增加。在低温环境中,高湿可促进非蒸发散热,加剧动物冷应激,引起动物产热量增加。 (四)气湿对机体热平衡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空气湿度增大,畜体蒸发散热受阻,体温升高。 在低温环境,空气湿度 变化对畜体热平衡均无显著影响,此时动物课通过代谢率以抵御空气湿度变化对热平衡的影响。 三、空气湿度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1.生殖,在高温环境中,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不利于动物的生殖活动。在适宜温度和低温环境中,相对湿度对动物的生殖活动影响很小。 2.生长和育肥,在高温环境中,空气湿度增加,动物生长和育肥速度下降,在低温环境中,空气湿度增加,动物生长和育肥速度下降。 3.产乳量和乳组成 4.产蛋量 四、空气湿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一)高湿环境 高湿环境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感染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增高。 (二)低湿环境 低湿有利于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以及具有球蛋白囊膜病毒的存活。 五、畜舍的防潮措施 (1)畜牧场厂址应选择在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区。 (2)为防止土壤中水分沿墙上升,在墙身和墙脚交界处设防潮层。 (3)坚持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水系统,确保供水系统不漏水,并尽量减少管理用水。 (4)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水,有条件的最好训练家畜定点排粪尿或在舍外排粪排尿。 (5)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暖设计,冬季应注意畜舍保暖,防止气温降至露点温度以下。 (6)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并及时排除潮湿的空气 (7)使用干燥垫料,如稻草、麦秸等。 第四节 气流对动物的影响 一、气流的概念 (一)气流的产生 在地球表面上,由于空气温度的不同,使各地气压的水平分布也不相同,气温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较高。空气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的水平流动,被称为“风”,两地的气压相差越大,则风速也越大,在同样的压差下,风速与两地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风速越大,距离越远,风速越小。 (二)气流状态的描述 气流的状态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气象上规定以圆周方位来表示风向,常以8个或16个方位表示。风向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常用风向频率来表示。风向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该时间刮风总次数的百分比。 (三)畜舍气流 畜舍内外的空气通过门、窗、通气口和一切缝隙进行自然交换而发生舍内空气流动;或以通风设备造成舍内空气流动。在畜舍内,家畜的散热使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上升,使畜舍上部气压大于舍外,下部气压小于舍外,则畜舍上部热空气由上部开口流出,舍外较冷的空气则由下部开口进入,形成舍内外空气对流。 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