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AC_5606产品总体设计方案讨论稿(v0.7).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FHAC-5606产品总体设计方案讨论稿
目的
以下方案作为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的讨论基础,为总体设计做准备。
前提与基础
用户/AC/AP的IP地址由运营商统一分配。
由于IP资源愈发稀缺,对于同一台AC,仅呈现为一台独立设备,只有一个上联IP。
在多个板卡的系统设计下,一套AC系统对网管系统呈现为1个设备,而非多个。
从工程实际部署看,可能仅提供一条物理链路给AC上联口;有条件的,可能为多条,用端口聚合的方式增加带宽。
硬件平台
ZDC ZA-5000-WS300组成为
业务板:4×AC2612 【其中1(主控+业务) + 3业务】
交换板:1×SF2300,前面板11×10Gbps,接口类型SFP.
交换板分别与业务板和主控板间通过一条各自独立的全双工的Fabric总线连接,单项带宽为10Gbps。
方案介绍
组网方式
根据AC与AP间网络结构的差异,主要有二层组网和三层组网的区别。
基于二层组网,结构简单,性能较三层方式更高,但受限于VLAN协议本身,网络规模受到局限,自由度也较三层低。而三层组网可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的方案中,对这两种方式都支持。
两种组网方式带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P发现AC的方式上。
二层组网
二层组网下,AC即是AP和用户的网关。
AP发现AC。
二层组网下,AP与AC处于同一VLAN,或通过配置交换机Trunk的方式,让AP穿透VLAN,发现AC。
AP的DHCP Request请求,有AC上的DHCP Server或DHCP Relay响应分配给若DHCP Server建立在AC上,则由AC响应此请求,为AP分配IP地址;若另建DHCP Server,则由Option 43选项,为AP指定AC的地址,并为AP分配IP。
三层组网
三层组网下,AC是用户的网关。
AP的网关为上联的L3交换机uplink口。
AP发现AC。
AP上联的L3交换机配置为AP的DHCP Relay。
L3交换机向DHCP Server转发AP的DHCP Request请求;
若DHCP Server建立在AC上,则由AC响应此请求,为AP分配IP地址;
若另有DHCP Server,则由Option 43选项,为AP指定AC的地址,并为AP分配IP。
数据转发方式
按照业务数据经过AC的流向和AC对用户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三种,分别是集中转发、本地转发和集中本地透传。
WLAN建设早期,限于硬件设备的性能和可能对已建网络造成的影响,多采用本地转发,但随着AC性能的提高和对AP低成本的要求,运营商越来越多的要求以集中转发为主,并为CAPWAP隧道封装从802.3向802.11的过渡做准备。
本方案为适应现在组网要求的多样性和运营商设备规范,对以下转发方式都提供支持。
集中转发
集中转发是目前的首要工作方式。用户的认证计费控制、业务数据流、设备管理流都经过AC处理和控制。
目前我们要实现的功能中,仅支持无线数据在AP终结,即AC和AP间CAPWAP隧道封装802.3帧。
特点:AC可管理控制AP,用户接入认证、计费,精确流量统计等。
本地转发
此时仅有设备管理流经过AC到AP,业务流从旁路通过。即,AC与AP之间只需建立CAPWAP控制隧道,而没有数据隧道。
好处是,基于业务的最短路径路由,用户体验好。避开AC性能瓶颈。
缺点是,网络的整体性不高,安全性较集中转发差。网络结构复杂,不利于新业务开展。
集中透传
集中透传是集中转发的一种特殊方式。虽然用户业务数据经过AC集中发送,但AC与AP之间不建立CAPWAP数据隧道,仅建立控制隧道。业务数据也不做CAPWAP封包,而直接将用户数据封装为802.3帧向上发送。下行亦然。
设备热备
设备采用系统间1+1方式热备。
两台AC间建立VRRP虚拟路由,同步相关控制信息,也是心跳链路和备用设备管理通道。一旦主设备故障,可立即切换到备用设备,保证业务的连续。
AC控制与数据流
AC上的数据流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业务单板间的负载均衡,发挥交换板的性能所长,规避硬件的性能短板。
基于对SF2300交换板的评估结果(参见相关评估文档),其控制处理器不足以承担4096个AP产生的数据流量的必要处理。因此将交换板配置为二层转发工作模式。
地址分配
AC地址
AC管理地址(位于上联口),用于NMS管理和远程登录维护。
建网工程中,由运营商统一分配。可能是公网,也可能是运营商内网地址。
AC可对下联设备呈现为一个IP,由交换板按FP规则和trunk转发用户业务数据到业务板,控制面报文送到主控板。
用户地址
在AC上配置,并分配给用户。
由于公网IP地址资源越来越紧缺,因此更多的情况下,为内网地址,由运营商统一分配。
AP地址
运营商统一分配。
通过AC配置或DHCP Relay,为AP分配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