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爱迪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 级 三年级 学 科 语文 版 本 人教版 内容标题 积累运用六《李时珍》《爱迪生》 编稿老师 鲁希凤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 积累运用六
2. 讲读课文:25. 李时珍
3. 阅读课文:26. *爱迪生
二 教学重难点:
1.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事迹、言行反映他们性格、品质的写作方法。
2.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过程:
(一)文章概述
《李时珍》
李时珍,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的是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赞扬了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高尚情操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爱迪生》
这篇课文讲的是爱迪生从小爱科学,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被困难、挫折、危险和劳累吓倒,顽强地做实验,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故事,赞扬了他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二)文章结构:
《李时珍》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爱迪生》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甚至在火车上都做实验。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爱迪生在科学试验中,因为一次意外的失火,被打聋了一只耳朵。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爱迪生受打击后,仍顽强地做实验,终于成为大发明家。
(三)分析理解:
《李时珍》
1. 学习生字:
(1)易读错的音。
“积累”的“累”是多音字,读lěi,不读lèi。
“流传”的“传”也是多音字,读chuán,不读zhuàn。
(2)易写错的字:
除:右下边是“”,不是“示”。
2. 词语注释:
救死扶伤:救治临危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例句]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而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良方:针对病情开出来的好药方。
完善:完美,使更加完美。
药效:药物所起的作用。
3. 背景知识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
李时珍(1518—1593年):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4.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格。
全文是围绕“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来写的。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着重写了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从这个编写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这部分按照为什么要编写,怎样作编写准备,怎样把书写成的顺序写的。
课文有以下句子充分体现了李时珍的高尚品质。
(1)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这句中“一面……一面”体现了李时珍在实现着他“立下志愿,为穷人看病”同时,也正因为他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才使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2)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走遍了”这里指生产药材的名山他能去的都去了。“不怕山高路远”,山再高,他也要上;路再远,他也要去。“不怕严寒酷暑”,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3)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这一段有3句话:
第一句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钻进大山深处寻找药材,采集药材。第二句是说他拜访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习请教。因为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当地出产的药材很熟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拜访”说明李时珍向群众学习请教时很尊敬人家。四是说他亲口品尝药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不仅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人,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不少药材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