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系统.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位代码:1 0 1 8 3
学 号:4 9 9 0 1 8 4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裂缝性火成岩储层
测井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潘保芝
分类号 P631.8 密级 内部
裂缝性火成岩储层
测井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Log Evaluation of Fractured Igneous Reservoirs
潘保芝
指导教师姓名 李舟波 教授 吉林大学
专 业 名 称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论文答辩日期
授予学位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 文 评 阅 人
年 月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
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
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 (单纯学术
性使用不在此限)。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提 要
近年来在国内外火成岩中发现了一些潜力很大的油气藏,但由于火成岩
的组成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使火山岩测井评价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重大
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火成岩岩性确定、裂缝带识别和储层参数计
算等关键问题,对火成岩储层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总结了火成岩测井
响应特征,用对应分析建立了火成岩岩石类型与测井参数的关系,确定了识
别岩性的主要曲线。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岩性,解决
了岩性判别问题。提出了通过提取测井曲线剩余变化的分维,消除岩性影响,
估计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通过充分利用岩心与核磁孔隙度确定岩石骨架参
数,提高了评价孔隙度的精度。通过采用多矿物模型计算各种矿物的含量,
并按国际地科联分类方法进行定名,使得在统一标准下与能够其它方法的分
析结果进行对比。针对火成岩孔隙结构特点,在导电模型中引入表面电导率,
从而可以有效地评价裂缝孔隙度、裂缝饱和度和岩石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
遗传最优化算法综合评价火成岩储层进行了探索。开发了火成岩测井处理软
件系统-SIMPLE。
本文提出的火成岩储层评价方法经在大庆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成岩储
层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用 SIMPLE 识别的岩性和裂缝发育
程度可较好地与岩心、录井及成象测井裂缝参数对比,所评价的储集参数已
经用于该区储量计算中。
绪 论 1
绪 论
本研究课题属于应用技术范畴,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领域中地球物理测井
研究方向。论文的研究内容是裂缝性复杂岩性火成岩地层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
一、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世界许多地区发现了含油气的火成岩,不仅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也包括火山碎
屑岩,而且有些地区的火成岩储层是良好的油气产层。在美国、委内瑞拉、巴西、日
本、阿根廷、利比亚、古巴、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在风化的侵入岩、裂缝性花岗岩、
玄武岩、流纹岩或火山碎屑岩中,获得了工业油气流 (Levorsen,1976;Franch and
Freeman, 1979,Belgasem,1993;Ashok Kumar,2001;Tetsuya Tamagawa, 2001)。
我国华北、新疆、松辽盆地、渤海湾和辽东湾等地区也发现了火成岩油气产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像成图
方法”中的第四个二级课题“陆相复杂油气储层测井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中的子课题“复
杂储层测井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