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探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探究进展【摘要】腮腺肿瘤是常见疾病,人群中患有该病症的绝大多数,大概80%以上都是良性肿瘤。临床上采用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近来很多学者报道了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改良方式,不仅很好地完全除去肿瘤,而且减少了后期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美观性。本文将重点阐述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改良方法。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
外科实施手术切除是根治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常用方法,越来越多的以解剖面神经并且切除腮腺肿瘤或部分腺体的手术方式来改良术式,并且可以根据个体化调整手术方式,比如肿瘤位置的不同手术切口不同,还有大小不同,还有周围神经的多少都会影响到手术的方式[1]。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综合说明:手术切口,面神经保留,腺体切除范围,并发症防治。
1.手术切口
传统标准的腮腺肿瘤切除术是”s”型切口,从上端的耳屏到下端的舌骨大角平面[2],此方式手术过程清晰易实施,分离方便,临床上较为常用,但是切口长,形成疤痕,影响美观。改良的手术方式根据良性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适当缩短切口,改变刀口型状。例如从耳根到颌后沟采用“v”形或者“Y”形切口[3];还有从耳轮根部绕过耳垂到发际后方实施开口切除手术“N”型,这种方法切口隐蔽,术后的疤痕能较好的被隐藏,成为时下用于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美容切口。[4];高力[5]等利用内镜辅助法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可以使小刀口隐蔽,这种方法切口短,并且隐蔽了疤痕,实现了美观的需求。
2.分离和保留面神经
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刀口会不同,对面神经造成的损伤也不同。一般而言,肿瘤较大者,手术解剖的区域范围越大,引发面神经损伤程度和机会也越多,而对于离肿瘤近的面神经,只需解剖部分面神经,所以暴漏的面神经就较少,损伤程度自然就减少。临床上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总干法[6]又叫顺行法,由于面神经总干非常粗大且位置确定,不像面神经纤细分布广泛,因此较面神经容易损伤。而Neil等[7] 认为逆行面神经解剖术,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减少出血量,减少腺体组织的切除,而且面神经损伤并未增加。另外Carsten[8]在实施手术过程中使用了面神经检测仪记录观察了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如口轮匝肌等,这些肌肉在观察是并没有出现面瘫现象,对照组面瘫发生率很高,而且存在永久性面瘫。作者证明了,使用面神经检测仪能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概率。同时有人指出使用不同的手术刀可引起对面神经不同的损伤程度。
3.保留耳大神经
耳大神经起于第二、第三颈神经,为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所以切除腮腺良性肿瘤过程中易切断该神经,耳大神经被损伤后,这些部位的皮肤即有麻木感。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耳大神经的保护和保留,YauHui[9]等在术中保留了耳大神经的后支,手术时间没有延长,而且取得了很好地疗效,保留耳大神经患者,术后无麻木感,感觉恢复快,而切断耳大神经的患者在2年后都难以完全恢复。
4. 腺体切除范围
浅叶腺体和腮腺肿瘤切除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传统方法。该术式创伤大,切除腺体较多,而且术后造成面瘫和涎腺分泌功能障碍。Iwa和李东振[10,11]分别实施部分切除腺体手术和浅叶切除手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减少了面瘫,面部畸形发生的概率,保留了部分腺体功能。此外,对于位于浅表的腮腺良性肿瘤,采用囊外切除手术,不切除周围的腮腺组织,不解剖面神经和耳大神经,并且取得良好的疗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肿瘤复发,面瘫的几率[12]。
5.Frey综合征的防治
耳颞神经是感觉神经,分布于腮腺,含有副交感神经。损伤后可能发生错位生长,使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受体发生紊乱,当有味觉和咀嚼刺激时面部就会出现出汗和潮红症状,就是Frey综合征[13]。手术后 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60%,对患者术后生活有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只是采取预防措施。
5.1 组织补片和保留腮腺嚼肌筋膜
5.1.1 组织补片 Ye等[14]发现利用组织补片在腮腺切除术后能有效预防Frey综合症的发生。
5.1.2 保留腮腺嚼肌筋膜 Zhao等[15]手术过程中保留了腮腺嚼肌筋膜减少了Frey综合症发生率,术后并无麻木感,有效防止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错位复合。而且该手术简单易行,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成本,创伤小等优势。
5.1.3 自身组织插入阻断方法 国内外专家根据Frey 综合征发病原理采用自身的组织,比如用颞筋膜瓣作为覆盖物阻止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错位游走,成功地阻止了味觉出汗Fray综合征的发生[16]。
5.2 局部注射肉毒素A
肉毒素A作用于能运动的神经末梢,阻断神经肌肉收缩,使其处于松弛状态。临床可以采用局部注射肉毒素A治疗由于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后引发的Frey综合征,治愈率高,但是效期短,疗效不稳定[1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