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亚洲供应链重塑:中国企业如何穿越周期报告.pptx
报告
亚洲供应链重塑
中国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内容摘要
全球供应链:从高度融合向多极竞争格局演变
历经5次产业链转移的浪潮,全球逐步形成了高度融合、各区域分工协作的全
球化格局。然而近年来,宏观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这也推动全球供应链整体趋
势转变,使其朝着区域化、本土化等逆全球化方向发展。贸易摩擦、地缘冲突以
及绿色转型等宏观因素,使传统全球供应链模式难以满足各经济圈对供应链
韧性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欧洲、北美和亚洲三大经济圈纷纷着手构建自身独
立的供应链体系,全球多极竞争格局已初步显现。
亚洲供应链:从“世界工厂”向完整价值链构建演变
相较于欧美经济圈,亚洲现代化工业体系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内部格局
更为复杂。亚洲供应链重塑将会面临低端产能同质化竞争、中高端环节基础薄
弱和区域协同效率不足等多维度挑战,亟需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有序且健康的
价值链生态。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浪潮下,亚洲供应链正受到宏观形势剧变以
及内部价值链生态失衡的双重影响,未来将迎来以下三大变局:从“世界工厂”
到完整价值链构建、从多链主角逐到单一链主聚焦、从同质化竞争到协同共
生。在本轮供应链重构中,亚洲各国的角色定位和策略将持续动态调整。其中,
中国将重点发力上游高附加值环节,而东南亚地区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
时,将充当中国连接海外的“桥梁”。
中国供应链: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管理向红海厮杀的精细化管理演变。中
国企业应不断外拓空间、内挖潜力,寻找穿越周期之道
凭借极具竞争力的市场、资本和技术实力,中国有望成为亚洲供应链链主,引
领亚洲供应链格局的重塑。为实现这一地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市场、
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强资金支持以及发
展新质生产力等,旨在营造宽松的市场、资金和技术环境,助力中国企业的转
型发展。
从供应链结构来看,中国制造业在上游关键原材料方面对进口依赖度高,但在
新能源材料领域具备全球控制能力,“卡脖子”现象主要集中在中游核心制造设
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价值链环节,而中下游的组装制造则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
势。在欧美推行“去中国化”并重构完整产业链、中国中低端产能面临内外部激
2亚洲供应链重塑
烈竞争、本土企业核心竞争要素缺位等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
存量市场内挖潜力和增量市场外拓空间。
a.外拓空间:优势产能有序出海。企业应根据最新的政经格局、行业趋势及自身
发展阶段,系统、科学地规划出海模式和路径,同时根据目的地不同的产业环
境、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特点,定制化构建供应链体系和业务支撑能力,避
免陷入“不出海,则出局”或“盲目出海,亦出局”的困境。
b.内挖潜力:新质生产力构建。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新质生产力
具有不同内涵,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卓越运营、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方
面。在存量市场的厮杀中,供应链成本、质量和效率是企业制胜的关键要素。
企业应通过卓越运营转型实现供应链优化,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构建新质生
产力,实现产能升级迭代,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无论增量市场远征还是存量市场深潜,中国企业都需构建高效、韧性、数字化和
绿色的供应链,以在多变的全球格局中脱颖而出,罗兰贝格可以提供专业支持,
助力中国企业实现端到端的海外布局,构建卓越运营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