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docx

发布:2018-11-23约1.69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 14 - 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根据2017年6月2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体方案》,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排查规范》(DZT0284-2015)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实际编制,用以指导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工作。 1 技术总则 1.1 工作任务 1.1.1 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凡是有人居住、有工程活动的地段、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复核和评估,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位置,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危害性和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定威胁对象,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工作建议。 1.1.2 协助当地政府制定、细化和完善防灾预案,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对已实施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要重点调查其防灾减灾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完善治理工程的措施建议。 1.1.3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培训。通过发放宣传单、海报、宣传册、举办知识讲座、现场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手段,逐点实现受威胁人员宣传培训全覆盖。 1.2基本要求 1.2.1 应遵循“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围绕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损失的地段开展。 1.2.2 应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成果,结合相关部门、群众报灾线索,确定排查对象。排查工作坚持以人定点,排查对象为所有可能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或区域。 1.2.3 采取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点面结合等方式,充分借助无人机航摄影像或卫星影像,全面摸排灾害隐患,科学评估灾害风险,逐点登记造册入库,逐一完善防灾预案,落实处置措施及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 1.2.4 应采用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核查和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相结合的“逐点排查”方式进行,坚持重点排查和一般排查相结合。坚持逐村入户,要“沟到头、坡到顶”,逐山逐沟、逐家逐户排查是否存在灾害隐患,确保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1.2.5 应加强对复合型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链的认识和评估,尤其应评估发生高位高速远程崩塌滑坡、碎屑流以及入江(湖)河形成堰塞湖或壅塞体等灾害链的可能性。 1.3 已有地质灾害核查内容与要求 1.3.1应全面收集、分析已有的各种相关调查成果和资料,实地核查已有地质灾害。核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地质灾害新近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3)危险区的变化情况,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 (4)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3.2 针对变形加剧的地质灾害体,根据其变化情况,重新评估危险区范围、威胁对象和危害程度;针对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和威胁对象的变化,判断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 1.3.3补充完善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更新已有地质灾害数据库,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1.4 新增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 1.4.1 对遥感影像判识或群众报灾、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均应逐一实地调查确认。 新增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应按DZ/T 0261相关要求进行,逐一填写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调查表。 1.4.2要充分结合遥感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实地调查核实,查明地质灾害类型、成因、诱发因素、特征和危害等,对其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划定危险区,提出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群测群防、工程治理等防治建议。 1.5地质灾害排查信息处理 1.5.1 在地质灾害排查过程中发现稳定性差、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第一时间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协助指导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划定危险区域,组织危险区内受威胁群众紧急避让转移。 1.5.2对经核查确认因灾害已发生而不存在致灾体,或因搬迁避让而没有威胁对象,或因已经采取工程治理等措施灾害已经确认为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向原批准机关提出销号建议。 1.5.3对处置措施简单或威胁人数较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指导当地政府开展整治工作。对灾害隐患消除或已无威胁对象的,不再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统计范畴,但要纳入销号统计。 2 排查工作方法 2.1 基本排查方法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宜以资料收集、地面调查核实和航拍、遥感解译等先进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排查工作要“沟到头、坡到顶”,调查范围至山体分水岭。 2.2 资料收集 2.2.1 充分收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研究,及其他相关勘察和防治等资料。 2.2.2 收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与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2.2.3 收集有关社会、经济资料,包括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城镇、水利水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