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抛物线中有关角形面积最值问题探索——张美娟公开课.doc

发布:2017-03-30约1.7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抛物线中有关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探索 浙江省象山中学 张美娟 上课时间:2013.5.县师资培训暨骨干教师带徒第三小组活动 上课班级:高三(3)班 上课地点:象山中学微格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多种表示:公式法、水平分割、垂直分割,学会根据具体题情选择方法; 2.抛物线的图象与性质特征; 3.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设而不求方程组思想、点差法等解解析几何常规方法. 能力目标: 在解圆锥曲线的的关题目中,学会分析图形的静与动,抓住图形变化的主因,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自我建构与课堂交流中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过程 引例 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1,)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点(,1)是上的定点,、是上的两动点,且直线平分线段. (1)求的值。 (2)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得,得. (2) (1,1),中点,设直线, 由,得,. 设,,则+=,=- 则//轴,对三角形进行水平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与,即=+===.(,当=1时,线段与重合). 变题1 当题目中“点(1,)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改为“点(,-1)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时,如何表示三角形面积会更利于运算. 反思1 此题背景设置相对比较简单,1)让学生快速进入圆锥曲线中求三角形面积的通性通法:公式法,合理选择水平分割法,或竖直分割法. 2)在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中,运用设而不求方程组思想消元时,如何消元是否有讲究,对运算的精与简是否有影响?一看目标分析,此题对三角形进行水平分割后,目标函数表示的式子是用表示,消元可以考虑消转化成关于的特征方程更有利于运算.二看抛物线方程中的一次未知元是,在直线与抛物线联立方程组中,通常消去曲线方程中的一次未知元,运算会比较简洁,这是抛物线与椭圆、双曲线的区别.运用比较简单的问题背景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理解通性通法学会分析思考. 变题2 把引例中的条件“直线平分线段”改为“线段被直线平分”,其它条件不变. (1)求的值。 (2)求△面积的最大值. (2012年浙江高考文科第22题) 解:(2)抛物线方程为=,(1,1). 设,,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 由题意得,设直线AB的斜率为k(k). 由,得=,得=1, 直线的方程为-=,即-2+2-=0. 由,整理得-2+2-=0, 所以=4-4,+=2,=2-. 从而得==, 设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 设的面积为S,则==. 由=4-40,得01. 令=,则=(1-2),0. 由=1-6=0,得=,所以=. 变题3:己知点为抛物线的焦点,斜率为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不同两点、.以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圆,分别交轴负半轴于、,直线、交于点. (1)判断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连接,,,记,,,设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当何值时,取得最小值,并求出取到最小值时直线的方程. (宁波市2012届4月高考模拟文科) (1)解设,,由题意及抛物线定义知:,,则==,直线-=(-),即-2+=0, 代入=,得-2+=0, =4-4=0,直线与抛物线C相切. (2)解一: 由, 求得(,), ==-== ==+== = = 直线,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整理得:, 则,得,+=1,=. ==,点到直线的距离 = = 令=0,则=(+)=, =(-)=, 在(0,)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故,此时=-, 所以的最小值为,直线的方程:=+-. 解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 同理=, ==, 得=.下面解法同解法一. 回顾与反思: 1.圆锥曲线有关综合问题,常需分析图形的静与动,抓住变化的关键因素. 2.“目标先行”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3.数、形两方面恰当地表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几何关系如何用代数形式转化,是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关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